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

书证:“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国语·越语下》范蠡 在古代中国,人们往往通过天象来制约国君的行为。民上面有君,君上面则有天。从天到人之间不但有君,还有圣人。所谓“圣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共知识分子,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事务的知识分子。普通人不清楚各种事件、现象的缘由,只有圣人才能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以沟通天人关系。由此而言,行为义理层面的“阴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圣人的 权术,是圣人解救、改造和发展社会的托辞。 “六鷁退飞”——《左传》周内史叔兴 “吉凶由人”,非由“阴阳” 圣人说:贵阳贱阴,男阳女阴,上阳下阴,君阳臣阴,达阳穷阴,言阳默阴,与阳受阴,先阳后阴。诸如此类,都是圣人用来连接阴阳与行为方式的基本架构。 3.阴阳:一种辩证的宇宙图式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 “是以物盛则衰,时极则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史记》 “阴阳非道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只说一阴一阳,便见得阴阳往来、循环不已之意,此理即道也。”——朱熹 也就是说,“阴阳”本身不是“道”,“阴阳”的变化和变化之理才是“道”。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阴”、一个“阳”两个对立者,它们共居于一个统一体内;还必须把它理解为时而阴时而阳,或一时阴一时阳,理解为动态的存在;但是,简单的动态还不够,这种动态事实上是循环,叫做“终始之变”,终就是始,始就是终;这样仍然不够,必须把这个“终始之变”理解为循环上升。 五行:中国文化的基本架构 1.五行之前:五与六竞争至尊地位 六与天象有关,得天时;五跟人体有关,得人和。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国语·越语下》 “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引《夏书》 2.五行的涵义:元素、能量与德行 行,一是道路,一是行进,五行,它是物质元素,它处在运动中,在中国,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那就是“德行”。 夏禹王之子讨伐有扈氏,称其罪状一是“威侮五行(heng)”,二是“怠弃三正”。——《尚书·甘誓》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仁、义、礼、智、圣(信)。 书证:“故五行者,五行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3.五行的起源:甲骨文中的“五方” 甲骨文中五方、五风、五火、五帝、五神等观念,五帝:东青帝、南炎帝或赤帝、西金帝或白帝、北黑帝、中黄帝;五神:东句芒、南祝融、西蓐收、北禺疆。总之,五行是从五方开始的;而五方之所以受重视,跟商人的游牧生活方式大有关系。 4.五行的确立:从五材到五行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从六府到五材 “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 例证一:宁波天一阁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易传》) 例证二:印度哲学“四大”:地、水、风、火;希腊哲学则是火、气、水、土,两者都缺金,且“四大”本身不会动。 5.五行排列顺序举隅 5.1原始序:水、火、金、木、土 5.2经典序:水、火、木、金、土(《洪范》),一是五行对应的数字固定不变,且规定了五行的性质,二是首尾位置的元素亦不变。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洪范》 “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生百物。”——《国语·郑语》 “地者,万物之本原,主生之根本。”——《管子·水地》 5.3相胜序或相克序:土、木、金、火、水 5.4相生序:木、火、土、金、水(《管子》、《礼记》、《春秋繁露》等) 5.5通行序:金、木、水、火、土(《越绝书》、《淮南子》、《白虎通义》等) 6.五行的生克关系 6.1董仲舒解释说,五行的关系本来就是“比相生而间相胜”。 6.2关于五行的生克,董仲舒还有一个说法,叫“子报父仇”。 7.五行大系 三、不同以往的文化转型 1.“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 (1)现代汉语掺入了太多现代的或西方的新词汇,这些词汇进来以后,使得我们通过语言感知的世界已经变了。 (2)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提倡简体字,使得文字和原来的形象之间距离更拉大了。 2.家、家族、家国以及儒家学说,也出现了问题。 3.信仰世界 4.阴阳五行 5.“从天下到万国”,基本的世界观念变了。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