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幻灯片14 第八章 第三节气
1
气血证候的分类:
一方面为气血的亏虚,主要包括:
气虚证、
血虚证,属虚证的范畴,
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脱证,一般是气血虚的特殊表现;
另一方面为气血的运行失常,主要有气滞证、血瘀证,一般属实证的范畴,
所谓气逆证、气闭证,一般属气滞的范畴。
血热证、血寒证实际为血分的热证、寒证。
2
一、气虚类证
包括:气虚证以及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
3
㈠气虚证
气虚证是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劳倦太甚,病后或久病体虚,
衰老等均可引起此证。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元气生成匮乏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动则尤甚,舌淡胖嫩有齿痕,脉虚。
4
[证候分析]
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
气虚而不能推动营血上荣,则头晕目眩,舌淡嫩;
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肤表,故为自汗;
“劳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则诸症加重;
气虚鼓动血行之力不足,故脉象虚弱。
5
临床常见证:
元气亏虚,而以某脏腑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为主者,临床常见证:有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胃气虚证、肝胆气虚证等,甚至可为多脏气虚证候同在。
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等,常是气虚的发展,或为其特殊表现。
气虚可导致多种病理变化,如:气虚而机能减退,运化无权,推动无力,可导致营亏、血虚、阳虚、生湿、生痰、水停、气滞、血瘀,以及易感外邪等。
6
兼证:
同时气虚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兼并为病,而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阳气亏虚证、津气亏虚证等。
7
气陷证是清阳不升,升举无力,反致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可因气虚证发展而来,
或劳累、骤然用力过度后损伤脏气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眩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久泻不止,腹部坠胀,或有脱肛,女子为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弱。
㈡气陷证
8
[证候分析]
清阳之气不升,则自觉气短、气坠、头晕眼花;
气陷而机体失却营精的充养,则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
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下趋,则见大便稀溏;
气陷无力升举,不能维持脏器正常位置,故觉脘腹坠胀,甚至出现内脏下垂。
9
㈢气不固证
气不固证是气虚而固摄失职所表现的证
候。
临床表现为自汗易感;二便失禁;遗精,滑
胎;各种出血等。
10
[证候分析]
气不固,可以包括不能固摄津液、血液、小便、大便、精液、胎元等。其辨证是有气虚证的一般证候表现,并有各自“不固”的证候特点。
气不摄血则可导致妇女崩漏及各种慢性出血;
气不摄津则可表现为自汗,流涎;
气虚不能固摄二便,可表现为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大便滑脱失禁;
气不摄精则见遗精、滑精、早泄;
气虚胎元不固,可导致滑胎、小产。
11
㈣气脱证
指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
12
气脱证病因
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
也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下,出现“气随津脱”、“气随血脱”;
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
分析
真气欲脱,则心、肺、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
气息微弱欲绝、汗出不止,为肺气外脱之征;
面白、脉微、神识朦胧,为心气外越之象;
二便失禁为肾气欲脱的表现;
全身瘫软、口开、手撒,为脾气外泄之征。
13
二、血虚类证
血虚类证包括血虚证和血脱证。
14
血虚证是血液不足,无以充养周身而出现 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心 悸失眠,手足麻木,面白唇淡,妇女则经少衍期或闭经,舌淡,脉细等。
㈠血虚证
15
病因
一是血液耗损过多,新血未及补充,主要见于各种出血之后,或久病、大病之后,或劳神太过,阴血暗耗,或因虫积肠道,耗伤营血等;
二是血液生化不足,可见于脾胃运化机能减退,或进食不足,或因其他脏腑功能减退不能化生血液,或瘀血阻塞脉络,使局部血运障碍,影响新血化生,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
16
[证候分析]
血液亏虚,脉络空虚,形体组织缺乏濡养荣润,则见颜面、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脉细无力;
血虚而脏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则见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
血虚失养而心神不宁,故症见多梦,健忘,神疲等。
17
证型
血虚证主要指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并可有血虚肠燥证、血虚肤燥生风证等。
18
兼证、病理转归
血虚可与气虚、阴虚、血瘀等兼并存在,而为气血两虚证、阴血亏虚证、血虚夹瘀证。
血虚发展可致血脱。
19
(二)血脱证
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芤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