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通报-儿少保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责任通报-儿少保护

第54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村(里)幹事、村(里)長、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少年家庭遭遇經濟、教養、婚姻、醫療等問題,致兒童及少年有未獲適當照顧之虞,應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第100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村(里)幹事或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違反第五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兒童少年保護及高風險家庭通報表 兒保個案處理流程  地方政府主管機關(社會局) 受理通報 知悉或接獲通報後24小時 當面訪視到兒童為原則 4日後提出調查報告 處遇計畫 危機處理 緊急安置72小時 得聲請繼續安置3個月 每次得延長3個月 次數不限 家庭處遇服務 結案評估 家外安置 家庭維繫 追蹤輔導 調查評估 緊急安置 親屬照顧 寄養家庭 機構安置 替代性家庭服務 長期安置 出養及收養 自立生活方案 停止親權 改定監護權 保護性案件通報方式與處理流程(一) 行政單位 警政單位 勞政單位 被害人主動要求 醫療單位 教育單位 24小時113保護專線 其他來源 通 報 家庭暴力防治中心 危機處遇 非危機處遇 諮詢、訪視、面談 案主意願與需求 不開案 *醫療院所 1.驗傷 2.診療 3.開立驗傷診斷書 4.身心治療 *警政單位 1.緊急救援 2.緊急安置 3.護送 4.協助庇護 5.聲請保護令 6.執行安全保護 7.加害人追蹤 *社政部門 1.救援安撫 2.緊急安置訪視 分析診斷 無 有 保護性案件通報方式與處理流程(二) 定期評估 評估處理 適合個案之工作法 受暴婦女 服務處遇 施暴者 審前鑑定 強制處遇 司法機關裁定命加害人接受處遇計劃 1.戒癮治療 2.精神治療 3.心理輔導 4.認知治療與輔導 目睹暴力兒童 服務處遇 持續處遇 持續處遇 結案 追蹤 無意願 經案主同意 1.遊戲治療 2.心理輔導 3.復學輔導 1.夫妻聯合諮商輔導 2.家族治療 3.相對人諮商輔導或團體輔導 1.聲請保護令 2.醫療服務 3.心理輔導 4.法律扶助 5.居住安排 6.經濟補助 7.職業訓練或就業服務 8.未成年子女會面服務 9.增權輔導 10.團體治療 家暴防治網絡服務 衛生 教育 媒體 住宅 勞政 社政 警察 司法 被害人 中心 113 急診 家暴防治中心 保護令 各分局家暴官: 家庭暴力事件調查表/執行保護令/製作筆錄/返家安全護送 密轉 該通報兒少保還是高風險? 案例 應通報 經常目睹家中暴力行為 缺乏充足的食物,經常三餐不繼 居無定所,到處流浪 擔心家長藥物濫用或有精神疾病之虞,但未有具體的兒童及少年受虐或疏忽的風險 有監護權的家長犯罪入獄,但非關兒少受虐事件,兒童或少年目前暫時居住在親戚家中 傷害兒童及少年的人不是家庭成員,也不負責照顧兒童及少年  維護孩子安全大家逗陣來 * * 93年兒童人數為 5,345,047人 ,受虐百分比為0.15% , 每年每一千名兒童就會有1-2名孩子受虐, 另外根據家暴案件的統計,受通報量約有二成是兒童及少年遭受虐待的事件 通報量:(發掘黑數)(自掃門前雪之觀念轉變為關懷周遭) * 93年兒童人數為 5,345,047人 ,受虐百分比為0.15% , 每年每一千名兒童就會有1-2名孩子受虐, 另外根據家暴案件的統計,受通報量約有二成是兒童及少年遭受虐待的事件 通報量:(發掘黑數)(自掃門前雪之觀念轉變為關懷周遭) * 缺乏親職知識比例最高,也就是管教不當的問題 教養子女的技巧並非天生,是需要靠後天學習的 廣告辭:等當了爸爸才學會當爸爸 很多父母覺得親職技巧並不重要,只要愛孩子就夠了 可是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嗎? 數據顯示 很多小孩是長期活在父母的暴力陰影之下 家庭成員關係紊亂或有家暴紀錄:如家中成人時常劇烈爭吵、無婚姻關係帶年幼子女與人同居、頻換同居人,或同居人有從事特種行業、藥酒癮、精神疾病、犯罪前科等。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從事特種行業或罹患精神疾病、酒癮藥癮並未就醫或未持續就醫。 家中成員曾有自殺傾向或自殺紀錄者,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因貧困、單親、隔代教養或其他不利因素,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負擔家計者失業,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負擔家計者死亡、出走、重病、入獄服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 缺乏親職知識比例最高,也就是管教不當的問題 教養子女的技巧並非天生,是需要靠後天學習的 廣告辭:等當了爸爸才學會當爸爸 很多父母覺得親職技巧並不重要,只要愛孩子就夠了 可是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嗎? 數據顯示 很多小孩是長期活在父母的暴力陰影之下 家庭成員關係紊亂或有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