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语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复备人: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准备 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预习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三、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错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读来悟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学生讨论结果: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2节)、第二部分(3~5节)、第三部分(6~9节)、第五部分(10节)。   3、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的,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为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做铺垫。) 五、再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概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把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从而去渗透文章的中心。)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投影)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a 、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