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人的中国梦与北师大明德课题组指导工作汇报材料合集.docVIP

北大荒人的中国梦与北师大明德课题组指导工作汇报材料合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荒人的中国梦与北师大明德课题组指导工作汇报材料合集

北大荒人的中国梦与北师大明德课题组指导工作汇报材料合集 北大荒人的中国梦 北大荒人的中国梦 我的父亲是开垦北大荒的转业官兵,我自然是北大荒第二代人。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批知青来到北大荒,他们把城市的文明带到这个偏远的地方,他们成了我们的老师,那时的教学并不正规,草房中,复式教学……当我们将要高中毕业的时候,国家恢复高考,知青大批返城,我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高考,要么工作。我们那一代家中大多有四五个孩子,做为老大的我毅然放弃高考,教我们的老师走了,我就当上了老师。 八十年代,农垦的教育走上正轨,瓦房中,集中办学……十几年后,我当上了校长,三十多岁才第一次去大城市接受更高的培训。在那次校长培训班上,有一位专家讲,至今我们国家没有获得过代表世界最高级别的科学奖——诺贝尔奖,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是美籍华人。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科学成就?原因是我们培养的孩子缺少创新能力,我们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队伍能力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百余年。回到学校,我把专家的话告诉老师们,我们共同研究教育,共同进行教学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当时我们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我们把这颗梦的种子播种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里,尽管那时的梦是那么渺茫! 转眼之间又一个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是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在前天,我观看了央视“五四——五月的鲜花,我的中国梦”大型文艺晚会,各大学的歌舞真让人振奋。歌舞之后,主持人董卿用大段时间介绍:今年三月美国顶尖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科研团队的科研论文——量子反常霍尔研究,这一研究震惊整个科学界,美国科学家认为这是电子科学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占领了新型技术的至高点,美国专家说,这一研究成果的背后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艰辛!他们感到钦佩和嫉妒。物理学家杨振宁评价:这是一篇诺贝尔级别的科研论文!当董卿有请这个团队的大学生代表上场的一瞬间,我惊呆了!冯萧,从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二分场走出去的清华学子!我一直含着眼泪在听董卿的采访,冯萧说,她是来自于北大荒普通农民家庭中的孩子,她感谢这个时代培养了她,她将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最终实现诺贝尔奖这个梦想! 冯萧,爸爸姓冯,妈妈姓肖,今年28岁,才十几岁时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没有工作,带着冯萧相依为生。冯萧从小聪明好学,阳光向上,全面发展。20**年以669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送她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学的老师还私下议论,一个女孩子学物理,将来会有什么成果吗?八年之后,冯萧,这个天之骄子,向家乡,向教过她的老师们又送来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她将实现,在小学我们为她埋下的那颗梦的种子—诺贝尔奖的梦想! 看完晚会,辗转反侧,第二天在网上重看,仍然激动不已。二十年前,我的老师团队有一个这样美好的梦想。这个梦想,北大荒第三代人就要实现了!这几天,我的耳边一直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中国梦,说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眼前再现冯萧上台的情景,浑身充满了力量。想想,在北大荒从教三十几年,我们并不卑微,我们都曾经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而努力过! 北师大明德课题组指导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我校位于闻名遐迩的“白云之乡”,古雷水与长江的交汇口―――皖西南滨江古镇华阳。校区座落在古晋陶渊明曾路此一寓的陶寓街。该校创立于一九二八年,八十年的风雨沧桑,使我校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八十年的艰辛坎坷,厚育了生命如歌的教育篇章。如今,我校现辖管12所村小,全学区在校学生2424人,教职工188人,其中本部在校学生1027人,21个教学班,教职工58人,教师队伍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2人,受到省市县表彰的60余人,有2人担任安庆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担任安庆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有市级教研先进个人1名,有市教坛新星1名,市农远技术应用新星1名,有2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4名县级骨干教师和24名县级教学能手。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我校已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广播站,有7所村小建立起了Ⅱ类电教装备,布局调整,整合资源,校园规划,学校正向着“古今、人文、科技、发展、公平”的主题逐步推进。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坚守“团结、向上、求实、创优”的校训和“以人为本,打造特色,立足内涵,铸就名牌”的建校之路,确立了“质量立校,师资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书香育人”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在全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近三年连续名列榜首,先后获得“常规管理优秀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教育先进单位”、“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花园式学校”等多项殊荣。在教研科研方面,20**年9月,我校参与了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的研究实验。从那时到现在,已结题省级课题2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