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校庆发言稿与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合集.docVIP

十年校庆发言稿与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合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年校庆发言稿与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合集

十年校庆发言稿与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合集 十年校庆发言稿 学十年校庆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__同学,我来自__班。今天,我心情特别激动,因为,我们水墘中学迎来了十周年隆重的校庆大典,在金秋十月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里,请允许我代表同学们,向母校的十年华诞,向尊敬的各位老师,向莅临的所有嘉宾,向亲爱的全校同学,致以最衷心的祝贺、祝福与祝愿! 岁月匆匆,弹指挥洒间,十年过去了。十年,对于一棵树只增添十圈年轮罢了,而对于一座学校,特别是我们水墘中学,它是那样不同寻常。十年,它不是一种回忆,更不是梦,它是一个希望,是一个希望铸造的过程。我们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回顾这十年,它是砥砺的十年,它是辉煌的十年,它是风雨兼程的十年,它甚至是薪火相传的十年。十年,我们的学校从一株小苗渐渐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现在,它是那样的茁壮,那样的茂盛,它在蓝天中为我们擎起了一个希望,一个伟大的希望! 在这庄严的时刻里,接下来,我要感谢我们的老师!在我记忆中,我们的老师总是最先到达学校又最后离开的,在忙碌的每一天里,我们的老师总是以“孜孜不倦、毕恭毕敬”的姿态,默默地为我们工作着、奉献着……不管刮大风下大雨,不管打雷闪电,我们的老师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以三寸不烂之舌,为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我们描给一幅幅神秘的图画,为我们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他让我感受到世界是这么神奇,生活是这么美好,知识是这么神圣,希望是这么璀璨!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要对我崇敬的老师们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您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最后,在这最庄严最隆重的十年校庆大典上,我预祝全场所有的人,度过一个最开心的下午。 也预祝十年校庆圆满成功! 谢谢! 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 各位领导: 我叫***,现年52岁,中共党员,老河口市孟楼镇人,现任袁冲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十年耕耘路,甘苦百姓知。 我1974年参加工作到现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0多年了。3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技术员成长为专业的农技推广干部,工作上干出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在个人利益上损失了一些,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更多的荣誉。1996年,我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省农业厅授予“南方玉米技术开发推广项目突出贡献奖”;1997年,被省厅评为“全省粮食生产‘123’工程先进工作者”;我所在的农技站连续十年被市农业系统评选为先进单位;我本人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表彰,20**年来连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2年被推选为省党代表,光荣出席了全省第八次党代会。其实,我没有什么先进事迹,我只是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中普通的一员,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大家。我长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需要经常跑田埂、串门子,与老百姓拉家常、交朋友,这使我得到了向群众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也使我与人民群众、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建立起难以割舍的情感。常常有人说我傻,一个妇道人家,在穷山窝呆了一辈子,有啥意义。可我想,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看着乡亲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我应该扎根基层,扎根农村,甘洒热血,无私奉献,为农民脱贫致富架设科技的“金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随之日益升温。为更好地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1992年,农业局领导找我谈话,考虑把我从孟楼调原纪洪镇农技推广站任站长。我二话没说答应了。可当我回到家,却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当时的情况是,我的家安在孟楼,丈夫林汉军在镇油厂从事购销工作,收入不错,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听说我要到纪洪工作,丈夫一脸的困惑:孩子在孟楼读书,我在孟楼工资不低,双亲都在身边也有个照应,干嘛非要去那穷得叮当响的纪洪岗?为了缓和矛盾,我只好骗丈夫说:“领导表态让我去只干两年。我先去看看,情况不错就到那儿,如果不好我就再找领导汇报汇报。”其实老林何尝不知道我黄应萍的犟脾气。什么事儿,只要是我认准了的,我就非要干到底,并且还要干好。一转眼,13年过去了。去年,老林撒手离我而去,留下我孤身一人,可我却没有离开纪洪岗,今后再也离不开纪洪岗了…… 袁冲、纪洪都是贫困革命老区。一位领导曾说过,在艰苦的环境里呆得住就是一种奉献。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脚踏进纪洪农技推广站时的景象:院子内外杂草丛生,门外的牌子已锈得看不清字,只剩下一个铁框框,办公室里灰尘积了老厚,只有几张破旧的桌椅,一部摇把子电话。会计报表显示:集体经济是负债。陪同我的镇领导指着隔壁一间房子说:这是伙房,吃水得到四里外的孙家洼水库去挑。他介绍说,全站8名职工,每年经费只有6035元。由于没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