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受体与疾病研究进展ppt课件
受体与疾病;(一)受体 (receptor);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相应的分子特异性结合,传递信号,引起生物效应的生物大分子,是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号转导和放大作用
配体(ligand):激动剂和拮抗剂
(1) 识别信号物质(配体)
(2) 传递信号
;(1) 概念提出
(2) 药理学研究
(3) 放射配体结合研究
(4) 分子生物学研究
;(1) 概念提出
;1937年英国药理学家Clark提出的剂量-效应曲线和受体占领学说,该学说认为:受体只有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与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
1954年荷兰药理学家Ariens提出内在活性学说,对经典受体学说提出了修正,认为药物需具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方能产生效应;1962年美国科学家、核受体之父Jensen和同事Jacobson(博士后)首先用高放射比度的氚标雌二醇 (3H-E2) 证实大鼠子宫、阴道存在雌激素受体 (ER)
该阶段最大贡献是可以将受体作为实体进行研究,目前该方法仍是研究受体的基本方法;1982年日本科学家Noda和Numa利用重组DNA克隆技术首次确定了N-胆碱受体α亚单位的一级结构,标志着受体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
此后受体研究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受体一级结构、
受体后信号转导,受体的
三维结构等);(1) 特异性
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Kd)
反应平衡时:
Kd是使受体结合一半所需的配体浓度(mol/L)
Kd越小,亲和力越高
;受体变构(conformational change)
相对特异性:同源的受体与同源的配体之间可以出现交叉结合
;(2) 饱和性
受体和配体结合的饱和曲线
配体的最大结合量 (Bmax):反映受体的含量
;(3) 竞争性抑制
(4) 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配体与受体复合物可以解离,解离后得到的是配体而非代谢产物
;按配体分:
;按细胞定位分:
膜受体、细胞内受体
;(1) 膜受体的分类:
按功能分:
神经递质和激素受体
转货受体(cargo receptor)
粘附受体(cell adhesion receptor)
;(1) 膜受体的分类:
按受体结构和作用机制分:
G蛋白偶联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
酶耦联受体;17;按受体结构和作用机制分:
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单一肽链,7TM
;离子通道型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N-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4TM,五聚体
?-氨基丁酸受体(阴离子通道):4TM ,五聚体
IP3受体(Ca2+通道):6~8TM ,四聚体
;4-5个亚单位(肽链) 组成,每条肽链4次跨膜; 酶耦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丝氨酸或苏氨酸激酶受体
磷酸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RTKs);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RTKs);(2) 细胞内受体的分类
甾体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非甾体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维甲酸、VD3
孤儿受体:?
;以甾体激素受体为例
;5. 受体的作用;6. 受体介导的的信号转导途径;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4;G蛋白的发现;30;G的激活与失活;Second messenger;主要的信号途径;34;磷酸肌醇信号通路;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Insulin receptor;Growth factor receptor;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2) 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Ⅰ型核受体
Ⅱ型核受体
;;;Any other pathway else???;7. 受体的调节;(2) 受体亲和力调节:受体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失敏 (desensitivity): 受体接触激素/配体一定时间后其功能减退,对特定配体的反应性减弱
增敏 (hypersensitivity): 受体接触激素/配体一定时间后其功能增强,对特定配体的反应性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