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

概 述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自西晋后两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隋朝的统治只维持了37年。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最强盛的时代。五代十国的半个多世纪,中国陷于短暂的藩镇割据局面。 隋唐三百余年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宫 廷 音 乐 隋朝用国名和地名作为宫廷燕乐乐部的名称。 隋“七部乐”:国伎(即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即礼毕) 隋“九部乐”:增加康国伎、疏勒伎 坐部伎和立部伎 坐、立部伎多为唐朝的创作歌舞。“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新唐书·音乐志》)以乐队的演奏形式为分部标准。 坐部伎人数少,注重个人技巧;立部伎人数较多,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音 乐 机 构 大乐署与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 大乐署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鼓吹署主管卤簿与军乐。卤簿即皇帝、皇后、太子、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鼓吹署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音 乐 机 构 教坊和梨园是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 梨园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梨园集中了全国一流的器乐人才,又称“皇帝梨园弟子”。 燕 乐 大 曲 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 唐大曲的结构主要有三部分: 散序: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 中序:歌唱为主,器乐伴奏。 破:又称舞遍,节奏几次改变,以舞蹈为主。 《霓裳羽衣曲》 唐朝最为著名的大曲作品。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在根据西凉都督杨敬述进献的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 舞者的服饰,上衣缀绣着洁白羽毛,下身穿着彩云般裙裾,犹如上界仙女下凡一般,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色彩。 宋代姜夔于1186年在湖南长沙乐工的故书堆中发现了商调《霓裳曲》十八阕,他为“中序一阕”填了辞,流传至今。 法 曲 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可能是一种纯器乐演奏形式。同一作品,如《霓裳羽衣曲》有“大曲”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区分。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新唐书·礼乐志》)“法曲”是我国器乐合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产物。 《阳关三叠》 歌曲《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因诗中有地名“渭城” 、“阳关” , 又被称为《渭城曲》《阳关曲》,因将其中某些诗句再三叠唱,又称《阳关三叠》。 目前所见《阳关三叠》是以琴歌的形式保留下来的 变 文 唐代佛教寺院中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叫做“俗讲”或“讲经文”。“变文”则是“俗讲”之话本。 变文的内容除了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如《目莲变文》、《地狱变文》等之外,还有以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世俗性变文,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等等 。多为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方式。 古 琴 音 乐 唐代涌现出一批古琴名师如: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等。 唐代的斲琴名手雷氏,乃造琴世家,出现了雷俨、雷霄等世代相传的名家,至今有“九霄环佩”、“春雷”等价值连城的“唐琴”传世。 曹柔创造革新的“减字谱”也促进了唐代古琴音乐的发展。 唐代出现了《梅花三弄》、《离骚》、《风雷引》、《渔歌调》等著名琴曲 《梅 花 三 弄》 《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时桓伊所作。一般认为是唐代琴人颜师古将之改编为琴曲。 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同一主题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也是乐曲标题“三弄”之由来。乐曲的第二部分运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塑造了梅花在风雪中傲然屹立的音乐形象。 《离 骚》 晚唐琴人陈康士所作。据《崇文总目》载:“依《离骚》以次声。”可见是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琴曲,最早载于《神奇秘谱》。 《琴学初津》后记称“《离骚》曲意,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用音自然。”表现了诗人屈原一心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 记 谱 法 减字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即用减笔字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以及弹奏手法的标记,又称“音位谱”或“手法谱”。 管色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种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法。但是唐代的“管色谱”国内未见曲谱实例。一般认为,它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记 谱 法 弦索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种用于琵琶、五弦琵琶、筝等弹弦乐器的记谱法。用20个谱字记写曲项琵琶的20个音位。五弦琵琶则有26个音位,用26个谱字记写,它属于音位谱系统。 律吕字谱:用十二律律名记写乐音音高的记谱法,谱字注在歌词右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