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论文日常生活图景论文:论戴叔伦诗中日常生活图景.docVIP

戴叔伦论文日常生活图景论文:论戴叔伦诗中日常生活图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叔伦论文日常生活图景论文:论戴叔伦诗中的日常生活图景 摘 要:戴叔伦是中唐大历诗坛上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作多酬唱应答及送别之作,这其中也有较少一部分诗涉及到了日常生活图景。本文通过戴叔伦的行年经历来探究其诗中展现的日常生活图景,主要表现为叔伦早年寒雪飘散,吟咏苦读;中年因宦役而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暮年行迈迟迟有所感怀的生活图景。终而一个畅叙己怀、追慕隐逸、悲述离思、优游容与的立体而多层面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戴叔伦是中唐大历诗坛上著名的诗人之一。据李肇《国史补》卷下所载开元“位卑而名著者”,[1]戴叔伦亦在其中。就其[2]的盛唐气象下,大历诸公大多困囿于个人羁旅之劳顿、隐逸之向往、送别酬唱的客套、精工雕饰的艺术追求。关于戴叔伦的研究,学术界有蒋寅、傅璇琮、熊飞、岑仲勉及富寿荪等前辈学者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考证及订正。学人较少关注戴叔伦诗作中展现日常生活图景之诗。因此,这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何为日常生活图景? 184首诗逐一分析,发现这184首诗中仅有8首是展现个人日常生活图景的诗。笔者将在此文中做具体的论述。 叔伦早年立志苦读,受业于当时名士萧颖士。叔伦从小在其父文学思想的熏陶及影响下聪颖好学而闭门苦读。权德舆《戴叔伦墓志铭并序》中云:“公早以词艺振嘉闻”,[3]梁肃在《戴叔伦神道碑》[4]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曰:“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无不肖,见皆尽心。”[5]俨然是一副儒生的气质。而在其诗中展现早年苦读的生活图景的是《小雪》,其诗如下: [6] 在这首诗中,一个少年意气奋发的读书人伫立在窗下,眼前是寒雪随风飘散,而少年担心的是更多的雪花会遮蔽了山峦的秀美与林峰的高俊。忽而笔锋一转,将窗外的雪花置于房内,陡然寒气直升。因而此时展现了诗人早年窗下逢雪苦读的生活图景,这也正如上述诸公所言叔伦早年聪慧以文学才情著称于世。 二、颠沛流离,辛勤负米 叔伦中年因刘宴表荐入其府中做幕僚,后至河南转运留后,十年间都任漕运之职,后又为东阳令,终而入曹王李皋幕,在地方官任上宦仕风波中沉浮,此种生活悲苦的情愫在《越溪村居》和《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这两首诗中有所表露。而此二首诗真实再现了羁旅生活的劳困与泪满沾襟的泣下。其诗如下: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黄雀数声催柳变,青溪一路踏花归。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负米到家春未尽,风罗闲扫钓鱼矶。[7] 潮水忽复至,云帆俨欲飞。故园双阙下,左宦十年归。晚镜照华发,凉风吹绣衣。淹留更一醉,老去莫相违。[8] 前者是诗人在历经永王李璘叛乱之后,随亲族搭商船避地饶州时作。战火的弥漫打破了他对宦仕的向往与追求,这在他心灵上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渊壑。至此,他的生活态度向佛老转变,以期求得心灵之暂时慰藉。无论再怎样慰藉心灵,但“负米到家春未尽”艰苦的现实生活是无法改变的。这样生活图景的背后则道出了诗人愁悒与苦酌的心理。后者是诗人在京口送别皇甫曾在舒州离职后归京时所作。此诗中“晚镜照华发,凉风吹绣衣”两句展现诗人站在江水之滨,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他那一缕白丝显得尤为突出,微微的凉风吹拂着自己的绣衣。诗人独自在江前久久伫立而不语,只想一醉而解千愁,这给我们读者展现了送别友人的悲凉的生活图景。 三、暮年行迈,感怀有思 叔伦暮年归隐之心愈强烈,虽中途归隐故乡,因政绩卓绝而任抚州刺史及容州刺史。终而卒于告病返乡的途中,蒋寅先生在《大历诗人研究》中说:“戴叔伦晚年的诗,铅华尽去而精神独存。总之,表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平淡趣味”。[9]诚如蒋寅先生所言叔伦暮年行迈之时,诗中展现更为广阔具有深意的日常生活图景。这些日常生活图景主要表现在《少女生日感怀》《郊园即[10]幼女置己怀中,其乐融融,欲教女闺中之针线,女却偏爱琴书诗乐的生活图景。而后者结茅草成暖庐,修缮泉井而汲水,邻里村落都种植着桑树,霎时听见村头几个顽童的盈盈笑声。其诗曰:“结茅成暖室,修井汲清源。邻里桑麻接,儿童笑语喧。”[11]《[12]此诗虽有对镜悲叹自己年老的独酌,但诗人用特写镜头来展现自己沐浴之后散发闲敞,梳理鬓发,对镜感怀的生活细节。《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诗云:“傅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13]诗人送别同乡人归故乡,对镜已觉自己白发苍苍而暮年老至,持端着酒杯与同乡人谈论故乡之事的生活场景。《除夜宿石头驿》诗云:“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14]除夕之夜自己在外行役,思[15]故而诗人给我们读者留下的是老来行役对灯傍徨萧索孤寂的生活图景。 参考文献: [1][4][6][7][8][10][11][12][13][14](唐)戴叔伦著.蒋寅校注.戴叔伦诗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03;292;1;10;60;155;156;189;184;19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