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论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序—三个概念
中药治病基本原理——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药的药性(中药的性能)——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中药作用——治疗作用—药物治病防病的基本作用。
不良作用—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作用: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有关,也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关。
第一节 四气
1四气的概念及起源
2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
3四气的确定依据和基准
4四气所表示的药物作用
5四气与功效的关系
6四气与治则的关系
1四气的概念及起源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四性”。
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论述。
2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
寒(大寒、微寒) 属阴 凉弱于寒
凉
热(大热) 属阳 温弱于热
温(微温)
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
3四气的确定依据和基准
四气的确定依据:用药反应
四气的确定基准:病证寒热
如何确定?
药物寒热的确定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举例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药物。举例
4四气所表示的药物作用
四气表示的药物作用 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温热药一般具有:温里散寒、补阳助火、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5四气与功效的关系
(1)药物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药物的寒热是从特定的角度概括药物作用的性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
6四气与治则的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阳热证——用寒凉药
阴寒证——用温热药
寒热错杂证——寒热药并用
1.举例说明中药的四是怎样确定的?⑴辛 能散—— 发散
能行—— 行气、行血
①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
②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
③辛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
“辛以润之”: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肺。
[使用注意]:辛味药多辛散燥烈,容易耗气伤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⑵甘 能补——补益
能缓——缓急止痛
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
①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
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
③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
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
[使用注意]:因甘味多滋腻粘滞,容易助湿碍脾,故脾虚湿滞者勿用甘味滋补之品。即古人“中满忌甘”之说。
⑶酸 能收——收敛 具有
能涩——固涩 收敛固涩 敛汗
敛气
止泻
涩精
缩尿
止血
止带
固崩
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
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
[使用注意]:酸味能敛邪,故实邪未清者勿用。
⑷涩 能收敛固涩。
《本经》“涩为酸之变味,涩味能收,与酸味同”。即涩附于酸之意。
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
⑸苦 能泄
能燥
能坚
①苦泄——含义有三 通泄—通实邪—如,泻下通便,治疗便秘。
降泄—降逆气——如,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
清泄—清火邪——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下焦湿热等。
②苦燥——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
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
③坚阴——或称“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火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docx VIP
- 施工现场车辆安全教育.pptx VIP
- 给排水系统学习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2025北京市十八里店乡人民政府城市协管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输血科管理制度、程序性文件、SOP文件.docx VIP
- 05J909_工程做法_建筑专业图集.docx VIP
- 2021海绵城市设施通用图集.docx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百合花》优质课(29张PPT)课件.pptx VIP
- 钢丝帘线压延机生产线(中文参考).doc VIP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