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异化作用
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异化作用
【摘要】现代传媒报道弱势群体时,以特有的方式塑造弱势群体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弱势群体形象的解读,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系统的整合,给人们之间的正确认识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潜移默化的导致了社会人情冷落,同情心缺乏。
【关键词】新闻媒体;弱势群体;异化
今年三月,不论是在全国两会上,还是在电视,报纸及网络媒体上,对雷锋精神的探讨再度引发公众热议。相较于前几年的雷锋日,今年的学习活动却显得格外高调,反常的表现必有明确的功利目的。笔者愚见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普遍社会心态是促进高调“学雷锋”活动的原因。此前“小月月”事件,药家鑫案,做好事反被敲诈等一类新闻事件受到媒体的有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媒体旨在于获得新闻事实引起社会关注及反思,却不想潜移默化的将受众引入一个错误的方向,而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异化作用,是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学雷锋”的目的在于帮忙他人,关爱弱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当局不希望“学雷锋”落于形式,导致“三月来四月走”的局面,那就得注意新闻媒体对受众意识引导作用。
1 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异化的表现
1.1 过重强调年龄,老人和未成年人出现在各类报道中,由博得同情的角色向遭人唾弃的角色的转变。
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中,小孩和老人却以反面形象过多的出现,媒体借以全民反思的大前提,过分关注这类事件,却不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更坏的影响。2011年,林妙可的胸部与黄艺博的五道杠,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与嘲讽。不管是出于对林妙可小小年纪大人模样的调侃,还是对于黄艺博官样姿态的嘲讽,无不反应了人们对现实中尔虞我诈汲汲名利的不满,对老派古旧官习的批判。但是,媒体与大众都忽略了当人未成人的身份,用手术刀一样锐利的舆论折磨伤害了两个孩子。
同样2011年,“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层出不穷,人们感慨世态炎凉,有网友称这些类事件为2006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的“后遗症”。先是天津的“许云鹤案”被判有责,又有“彭宇案”负法律责任,再到南通“殷红彬案”以录像证实无过而避免民事责任的无奈,扶一把摔倒的老人变得不那么简单。
媒体在整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殷红彬案”吸引大众眼球之时,全国各地一时出现了众多老人诬陷好人的事件,一时间老人成了众人避而远之的异类。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现象,让人惊叹之时,全国各地又出现众多见死不救的事件,国民素质被一贬再贬,正是因为媒体盲目跟风,强调热点,且又对社会意识极不负责任的引导,才会推动了当今中国人情冷漠的局面。设想一下,在“老人没有扶”的同时,又有多少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帮助了他人,又有多少人受到帮助心怀感恩,俗话说“邪不压正”,但这个观点似乎在媒体的思维中难以行得通。
1.2 对弱势群体报道中,语言存在歧视,带有偏见性地将他们作为被贬对象,甚至对其污名化,贴标签,表现了媒体对弱势群体人格的不尊重。
2010年10月药家鑫案,药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其杀死。当专家和CCTV都在为药家鑫这个失足的“大好青年”惋惜时,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个无辜的受害者——张妙,一个为生存和家庭奔波,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打工者,“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药家鑫也诚实的表示,之所以起杀意,是害怕她无休止来他麻烦。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弱势群体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同样新闻媒体在其中起了到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媒体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歧视现象广泛存在,语言轻薄或零零散散的歧视语言日积月累形成了语言暴力。一方面对歧视对象带来心理上伤害,另一方面也对普通受众的认识带入一条错误的道路,最终导致社会偏见,如对残疾人的歧视通常是将对方的生理缺陷毫无隐晦地置于受众眼前。对于农民工的歧视则带有偏见性地将他们作为被贬对象,甚至对其污名化,贴标签。药家鑫不正是因为对农民工难缠的偏见而蒙蔽了双眼,才导致惨剧的发生吗?如在对群体的报道中,“民工”、“摆地摊的”、“三陪女”、“弱智”、“穷人”等字眼较多出现,透过这些字眼,人们看到的媒体居高临下的态度,其优越感表现了媒体对弱势群体人格的不尊重。
1.3 女性过多作为弱势群体形象出现,并且成为猎奇的对象,多以被侮辱和损害的形象出现。
近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其特性使其成为传播女性内容的主要媒体,而对女性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娱乐新闻中,成为猎奇的对象,如对一些女明星进行,用色情、暴露的字眼见之公众。3月20日,舒淇在“赵文卓甄子丹骂战”中微博挺甄子丹“敬业认真”,意外被卷进口水战,致其成名前拍的古装艳照再次被翻出。随后,许多网友到舒淇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