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docVIP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   摘 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苦参在生物杀虫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促进此类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51-03   在农业污染源中,农药污染是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大量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广谱性化学农药,不仅造成农田和农产品中农药含量严重超标,而且还经常造成人、畜中毒事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用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生物农药。我国生物农药的划分一般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基因工程生物五个部分。   植物中的许多种类含有杀灭病虫害的成分,进过工业化萃取后,即可作为农药,即植物源农药[1]。中国是最早应用植物源农药的国家[2],《周礼》记载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用襄荷、毒八角来防除人体和仓库害虫,其他史料记载了中国在1401年用百部防治果树蛀虫,1578年,用楝治蚤虱,1821年用烟茎防治螟虫等。植物农药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资源丰富,《中国土农药志》一书中记载着分布于86个科中的220种植物性农药,《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中则列有有毒植物1 3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被作为植物性农药利用。绝大多数植物农药低毒,不破坏生态环境,残留少,选择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害虫和病菌对植物农药难以产生抗药性,可使用寿命长,用量少,使用成本低。使用植物农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3]。苦参在医药、兽药、农药、环境卫生用药等方面应用范围很广,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源农药资源。   1 苦参的生物杀虫活性   从苦参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较多,主要为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等为含量较多的生物碱,除在医药上的抗炎抑菌等活性外,在农业生产上,苦参也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杀灭多种农业害虫。   1.1 苦参农药的单剂使用   李锡宏等[4]试验表明,0.3 %苦参碱水剂与5 %吡虫啉防治烟蚜对比,药后1 d,苦参碱即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虫口减退率介于75 %~99.03 %之间,药后5 d,使用苦参碱的虫口减退率均达90 %以上,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吡虫啉。   石健泉、黎明盛等[5]试验表明,0.3 %苦参碱对防治柑橘红蜘蛛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较长的持效性,总体效果优于螨虫特杀和快斩。生产上使用浓度以2 000~2 500倍液为宜。喷药后进行不定期观察,各浓度处理均未发现对叶片产生药害症状,试验表明苦参生物农药对作物是安全的。   田本志等[6]试验研究表明,2 %苦参碱水剂是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白菜)害虫菜青虫的良好药剂。该药剂具有杀虫效果好、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对白菜生长安全,且持效期亦较长。   蔡国祥、孙永军等[7]研究表明,2 %苦参碱1 500倍稀释药液对桑尺蠖、棉大造桥虫、桑毛虫、红腹灯蛾、桑蓟马、白毛虫、朱砂叶螨有明显的室内杀虫效果,24 h害虫死亡率在92.18 %~98.07 %之间,但对桑螟和野桑蚕的室内杀虫效果仅为3.13 %、3.83 %,对这2种害虫的LC50远高于其他供试害虫,说明苦参碱对桑树害虫有较高的选择性药效。   1.2 苦参生物农药的增效研究   苦参虽然在杀灭害虫方面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但也表现出持效性差等问题,可以与其他药剂复配。通过复配后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弥补其持效性差的弱点,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可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化学合成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葛红、顾国华等[8]研究表明,阿维菌素与苦参碱复配防治菜青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阿维菌素与苦参碱以1∶24复配的情况下,其共毒系数达168.2 044,毒力指数为苦参碱的210倍。使用5 %·苦EW 1 000~3 000倍液防治菜青虫,药后5 d内的防效可达98 %以上,与1.8 %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的防效相当,比0.5 %苦参碱AS 800倍液的防效高出1倍。利用阿维菌素与苦参碱复配的增效作用,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苦参碱对菜青虫的毒力和田间药效,而且可以达到减少阿维菌素的用量、降低用药成本、减轻菜青虫对不同药剂的选择压力和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刘源等[9]研究表明,植物源农药1 %苦参碱·印楝素EC(托盾)和0.36 %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茶树害虫试验示范,1 %苦参碱·印楝素EC(托盾)防治茶树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茶小绿叶蝉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