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楼”遍布全国 尤以中国东半部为多.docVIP

“逸夫楼”遍布全国 尤以中国东半部为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逸夫楼”遍布全国 尤以中国东半部为多

“逸夫楼”遍布全国 尤以中国东半部为多 2014年01月08日 08:11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张树婧 据不完全统计,458所中国各类学校有逸夫楼。 昨天清晨,107岁的邵逸夫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这个“熟悉的名字”一下勾起了许多网友学生时代的记忆。“如果你的学校里有过一栋逸夫楼的话,来为老人家点一根蜡烛吧。”北京晨报记者昨日走访了多所有“逸夫楼”的在京高校,感受他老人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探访 在京高校 至少22所建有逸夫楼 在北京大学东门内有栋白色的教学楼,北京晨报记者看到外墙有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逸夫苑”,相邻的另一栋楼写着“逸夫二楼”。路过的北大学子称,虽叫“逸夫苑”,仍习惯称为“逸夫楼”,现在里面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记者询问名称的由来,对方惊讶地表示,“你不知道吗?这是邵逸夫捐的,从外表看应该有年头了吧,具体哪年盖的真不清楚。” 晨报记者又来到逸夫二楼,有两位男同学正在一层看告示牌,他们自称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一的学生,逸夫二楼也是用捐赠人邵逸夫名字命名的。至于是否会在近期举行悼念活动,对方叹了口气表示不太清楚,正忙着复习期末考试。 北大教育基金会一位老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大理科楼群是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当时,很多香港、台湾的社会热心友好人士出资捐助了楼群的建设。其中,邵逸夫先生先后捐资4200万元支持这项工程。“理科楼群的建成,缓解了北京大学教学科研用房紧张的状况,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这位老师说,为感谢邵逸夫,北大将大楼命名为“逸夫一楼”和“逸夫二楼”,也就是现在的“逸夫苑”。 在中国地质大学东门,也有一栋逸夫实验楼,门外还挂着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和博物馆的牌子,这栋宏伟的大楼共13层,地下1层地上12层。介绍大楼时,楼内执勤保安都知道是邵逸夫捐赠的,算校园里比较新的建筑。 与地质大学相邻的北京语言大学里,还有逸夫体育馆和逸夫教学楼。北京晨报记者发现,体育馆占地面积不小,工作人员表示内有标准规格的游泳池,台球、羽毛球、乒乓球、沙壶球场地,还有会员制办卡的健身房。 “今早得知邵逸夫先生去世,觉得非常突然和沉痛。邵逸夫先生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遍布全国”,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交大逸夫楼2007年投入使用,是该校容量最大的教学楼和标志性建筑之一,2005年,邵先生曾为这栋楼的建设捐赠五百万元,“邵先生对学校的捐赠和帮助,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设施”。 地图显示共有22所建有逸夫楼的在京高校,除上述提到的4所外,还有北京理工大学逸夫楼,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教学楼,北京科技大学逸夫楼,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逸夫楼,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逸夫楼,北京电影学院逸夫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航天楼,中央民族大学逸夫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逸夫科研楼,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中央戏剧学院逸夫剧场,北京化工大学逸夫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逸夫教学楼,中国戏曲学院逸夫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逸夫科学馆,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中国传媒大学逸夫综合楼。 追忆 学子感叹 逸夫楼陪伴每一个阶段 在“南卡同学”的记忆中,逸夫楼是校园里最坚固的那栋石青色教学楼。网名为“南卡同学”的大三学生,来自甘肃平凉,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小学、初中、高中都有逸夫教学楼,大学有逸夫体育馆。”在他目前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身边都有一座逸夫楼。 昨天,邵逸夫先生逝世的消息在网上铺天盖地地传播,“南卡同学”第一次遍查有关邵逸夫的一切背景,“突然感到很自豪,今天很多人都会问起—你们学校是不是也有一栋逸夫楼?” 2008年汶川地震,就读于平凉一中的“南卡同学”正准备上课,突然感到了强烈的震感。他回忆,当时我们上课的教学楼一侧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遭受地震后,学校里的教学楼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出现裂纹,有的基本垮塌,都不能再继续上课。后来,这些教学楼都进行了重建。但在这次地震中,只有那栋石青色的逸夫楼挺了过来。“南卡同学”说,当时并没有看到逸夫楼有裂纹,后来学校里的其他楼都进行了重建,也只有逸夫楼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南卡同学”说,在西北的校园里有很多逸夫楼,小时候他并没感到奇怪,也不知道出处。“原来还以为‘逸夫’两个字出自《诗经》、《周易》之类的古书。”直到中学时,同学们课下讨论一个武侠片,老师听到后告诉他们,武侠片的投资方邵氏影业的总裁叫邵逸夫,“学校的逸夫楼就是他建的。” 学生时代,逸夫楼总是最好的象征。高中时,逸夫楼里有生物实验室、多功能厅,英语听说教室,总之所有应用到新媒体的课都在逸夫楼上,是学校里拥有最先进设备的教学楼。 2011年,“南卡同学”考入位于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没想到,背井离乡,他又在校园里见到了冠以“逸夫”二字的建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