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月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脾胃虚弱证:脘腹痞闷,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二)脾胃气虚证:腹胀、纳呆,便溏,乏力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缓。(三)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四)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五)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痛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2.宜半卧位休息,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二)吞酸、嗳气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等穴。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4.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足三里、肝俞等穴。5.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脾腧、大肠腧等穴位。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四)乏力1.患者宜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适当活动。2.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量多餐。3.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等穴位。4.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足三里、肝俞等穴。5遵医嘱予以中药穴位敷贴,如神阙穴,或中药泡足。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五)纳呆1.病室空气流通、新鲜。2.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脾、胃、交感等穴位。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腧、胃腧等穴位。5.进食增加肠动力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少食多餐。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六)便溏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 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七)便秘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2.指导患者规律排便,适度增加运动量,餐后1~2小时,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揉腹部,促进肠蠕动,排便时忌努责。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等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1)鸦胆子油乳剂:①少数患者有油腻感,厌食等消化道不适反应;②油乳剂如有分层停止使用。(2)其他详见附录1。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二)特色技术1.艾灸(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虚寒型患者住向阳病室为宜,阴虚型患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2.做好安全评估,防呕吐窒息、昏厥摔伤、自杀倾向等意外。3.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四、健康指导(二)饮食指导1.脾胃虚弱证:宜食补益脾胃的食品,如薏苡仁、小米、鸡蛋、瘦猪肉、山药、茯苓。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脾的食品,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山药、茯苓。3.胃阴虚证:宜食滋补胃阴的食品,如莲子、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4.痰湿证:宜食清热除湿的食品,如荸荠、马齿苋、赤小豆等。 四、健康指导5.血瘀证:宜食活血祛瘀的食品,如桃仁、山楂、大枣、赤小豆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6.指导患者戒烟酒,宜食健脾养胃的食品,如山药、红枣等。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7.便秘者,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8.腹胀者,指导患者进食增加肠动力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