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文献中“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docVIP

敦煌壁画、文献中“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壁画、文献中“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

敦煌壁画、文献中“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   内容摘要:敦煌壁画中的婴偶像与文献中的“摩睺罗”,是乞子风俗在敦煌佛教中的反映。   关键词:敦煌;摩睺罗;乞子风俗   中图分类号:K879.41;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6-0013-05   “Magoraka” in Dunhuang Wall Paintings and   Documents the Custom of Women Praying for Babies   GUO Junye   (Tex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baby idols in Dunhuang murals and the“Magoraka” in documents reflect the custom of praying for babies in Dunhuang Buddhism.   Keywords: Dunhuang; Magoraka; Custom of praying for babies   摩(磨)睺罗,又作磨喝乐、罗睺罗。罗睺罗乃佛子之名,宋代志磐撰《佛祖统纪》曰:“是岁耶输夫人生子名罗睺罗(此云覆障以在闭为障也),时罗睺罗阿修罗食月,因以为名。初太子出家之日,指妃腹曰:‘却后六年汝当生男。’至是在胎六年而生。”[1]敦煌壁画中绘有孩童偶像,敦煌文献中也有“摩(磨)睺罗”的相关记载,它们是摩睺罗在敦煌地区流传的真实写照,属于乞子风俗的内容。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与敦煌文献出发,对敦煌摩睺罗及乞子风俗进行探讨。   一 敦煌壁画、文献中的“摩睺罗”与乞子   敦煌壁画中有妇女手执婴偶像的画面。莫高窟盛唐第31窟主室窟顶东披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有一幅乞子生子占相图(图版19)。该图中部,一梳高髻妇女着裙襦,右手执一婴偶,旁边另有一妇女着裙襦披纱帔,双手上举作欲接状(以下称图A)。婴偶伸开双臂,着一上黑下绿小背带裙(图1)。   这幅图,贺世哲先生认为是“耍布偶”图[2],谭蝉雪先生认为是母子戏耍木偶图[3]。此图下方另有两个画面:右侧一座四方院落,院内有一人字坡顶建筑,内坐一妇女,院中立一女子怀抱红衣小孩(以下称图B)。左侧一婆罗门斜披巾,抱小孩盘腿坐于束腰藤座上,其前立两人:一人王者模样,束冠,着宽袖袍服、蔽膝、高头履;另一人戴幞头,身着白衣衫服,腰束带,脚穿尖头小靴,双手合十随于王者身后(以下称图C)。   从画面来看,图A即与婴偶(摩睺罗)有关的乞子(戏婴偶)图,图B表现的是生子图,图C是为子占相图。妇女手拿婴偶于七夕乞子,之后生子,再之后要请知相婆罗门为孩子占相制名。   妇女手拿婴偶图,贺先生、谭先生所言“耍布偶”或“木偶”,言之有理。但这里的偶应为婴偶,名为摩睺罗,可能以泥、蜡、金、银等为材,外着衣物,主要功能在于乞子。第31窟所绘摩睺罗恰与《西湖老人繁胜录》所描绘的摩睺罗穿戴相符:“御街扑卖摩侯罗,多著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4]因为壁画年久变色的原因,第31窟婴偶所着黑色背心,原色可能就是乾红色。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载:   天帝若人须臾得闻此陀罗尼……即得转生诸佛如来一生补处菩萨同会处生。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姓剎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天帝此人得如上贵处生者,皆由闻此陀罗尼故。转所生处皆得清净,天帝乃至得到菩提道场最胜之身,皆由赞美此陀罗尼功德。[5]   画面与经文相对照,图C中的王者形象,与经文中闻陀罗尼即可生富贵人家正相符合:“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姓剎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5]351   释迦族属于大剎利种家,悉达太子出生时,请婆罗门为太子占相之事在多部佛经中都有记载,同时占相的情节在佛传壁画中也常有表现。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曰:   尔时白净王普敕群臣,令访聪明多闻,智慧善知占相,为诸世人所知识者。群臣闻已,四方推觅。……尔时群臣,得五百婆罗门聪明知相,见诸奇瑞,欲来诣王。会王遣信疾速而至。诸臣白王:‘知相婆罗门,今者已到。’王闻欢喜,即敕令前请入殿坐,设诸供养。[6]   隋代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相师占看品第八上》载:   时净饭王,即召相师解占观者,呼使前来,令看太子。作如是言:“汝诸相师婆罗门等,占是太子,在我族中,为好为恶,汝等好看吉凶之相。”[7]   佛经所记生子占相内容,还有很多,不只为悉达太子所独有,但多为富贵人家,此不赘述。第31窟所绘占相图,目的在于表现可生富贵人家。   总之,这一组画面反映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