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道家思想与中国画创新发展
论道家思想与中国画创新发展
摘要:道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创作影响深远,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山水,从一切自然事物中抽象出“道”。“画道”被视作造就画艺的关键,所以历代画家都注重虚实相生、无为而为。也就是说,从古至今,画家的绘画思想、审美等皆以道家思想为基石,纵观历史上各时期中国画的发展,多与道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有关。故如今欲使中国画有所突破与创新,必须以道家思想为切入点,基于由艺术升华的哲学高度来思考与改革,将中国画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中国画;自然;道家思想;创新
中国画可谓源远流长,从公元前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今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单一到现在题材、表现对象、表现手法、设色等的丰富,经历诸多朝代的兴衰成败之后逐渐发展、成熟,是因为它的核心思想没有变。中国画家在道家思想的强烈感染下,以实化虚,寓情于山水庭院之间,创造出了或飘逸脱俗、或雄劲奔放的旷世奇作。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画的发展也不应停滞,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们更要发展创新,其中对于道家思想的发掘与发扬尤为重要。
一、中国画的历史
远至公元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了绘于丝织品之上的帛画,其中《御龙图》最著名,而更早还有彩陶画、原始岩画。到了两汉和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开始盛行,它主要描绘本土历史人物,此时花鸟画和山水画也开始形成。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繁荣的隋唐时期,绘画也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宗教画在达到巅峰之后逐渐转向世俗化,而山水画和花鸟画日渐成熟,这时人物画主要表现贵族生活。在之后的五代两宋时期,宗教化逐渐衰退,相应的人物画转为描绘世俗生活,画坛的主流变为花鸟画和山水画,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影响后世发展的文人画;此阶段画坛出现了一位足以改变此后一千年中国绘画史的书画家米芾,他开创的 “米氏云山”画风飘逸脱俗,将现实的山水提升到朦胧又淋漓的抽象艺术形态[1]。至元明清时期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此时社会经济稳定,写意花鸟和水墨山水发展突出,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涌现出许多崇尚艺术、热爱生活的伟大画家以及他们的名垂千古的画作,如:张宏的《松下闲话图》、沈周的《庐山高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西方艺术涌入中国,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中国画继短暂的沉寂之后又形成了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例如:构图新巧、画风清新流畅的任颐,笔力纵横恣肆、构图主体突出的吴昌硕,所绘鱼虾虫蟹皆天趣横生的齐白石等。而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改革中国画成为新时代潮流,许多文人才子留学欧美、日本,为中国画注入新鲜血液,其中包括以奔马闻名于世的徐悲鸿、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林风眠、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之一刘海粟等。
二、中国画的特点
与西方画重形似不同,中国画重神韵。在创作上,中国画更注重构思和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西方画作重视解剖学,在构造、形态方面都要描述的同现实中实物一样,而中国画讲求的是“不似之似”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家不局限于时空的限制,而是打破它们将不同时空的物象经由自己的主观创作重新构造,于是便有风雪晴雨、四时朝暮共存于一幅画作中。中国的画家感性细腻,将自然界的事物与内心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细腻与粗犷皆蕴于画作中,如道家的阴阳论,中国画中细为阴、粗为阳,体现出万物相生相克。道家的阴阳论任务万物都有阴阳两面,以“冲虚”为前提来调和它们,山水画中沉寂、安宁的阴柔之美正是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中国画在观察和构思时并非只限定在特定的点上作局外观,而是在活动中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将画家自己的社会意识融合到自然界事物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故中国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等都在自然物象中传达了人的社会意识和思想感情,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境界[2]。
中国画如一首诗,以其飘渺的意境展现出自然景物的独特,亦刻画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在细节方面中国画又描绘的十分传神、逼真,画家盛用线条勾勒山水、花卉的特色,画作这随意挥洒。中国画不拘泥于平面上的立体感,他们多写瀑布、山、树等远望如平面的事物,或者偶尔画市井房屋,也不会遵循透视法规矩作画,而是任意表现,不求神似而求形似。另外,中国画十分不注重背景,例如齐白石的虾、鸟等可以无依托的存在于画中,写物周围可以全留空白,突出主题。对于绘画艺术的本质自古便有争论,西方古典艺术认为它在于摹仿,而西方现代艺术则认为它在于表现作者自我。中国画则把握了“道”的精髓,主张绘画的本质在于作者的自我表现和对自然客体摹仿的完美统一,遵循道家思想中的“虚实相生、虚实统一、以虚为本”。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他们对于绘画的理解与常人恰巧相反。我们一提及绘画多半会联想到色彩斑斓,而庄子认为“五色乱目”、老子亦认为“五色令人目盲”[3],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