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铺灸结合针刺治疗腰痛效果观察
铺灸结合针刺治疗腰痛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比较铺灸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60例腰痛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铺灸结合针刺)与对照组(单纯针刺)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
[关键词] 腰痛;铺灸;针刺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106-03
腰痛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预后尚可,对患者工作、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能为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久坐而缺少运动或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多由于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发生腰痛。其发病机制多由于腰部组织局部病变,如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形成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本科室应用铺灸结合普通针刺治疗腰痛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3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腰痛患者6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腰痛症状。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51.4岁;病程1 d~18年;腰肌劳损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4岁,平均50.2岁;病程1 d~17年;腰肌劳损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拟定。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版《中医内科学》[2]对腰痛的中医证候分型:肾虚型、湿热型、瘀血型、寒湿型。
1.3 纳入标准
①有明显腰痛症状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诊断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②符合上述中医证型中肾虚型、瘀血型、寒湿型;③接受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中未进行其他治疗;④同意参与研究,并保证配合治疗至疗程结束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中医证型分类中属于湿热型;②不能配合治疗,不能坚持完成本治疗方案;③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对中药、生姜过敏患者和后背皮肤有大面积破溃或严重皮肤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针刺取穴: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2版)]中腰痛的治疗处方:腰阳关、委中、阿是穴、肾俞、大肠俞。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定位并消毒,选用0.35 mm×50 mm毫针,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每1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铺灸治疗。
1.5.2.1 铺灸材料 将新鲜生姜1500 g洗净、晾干后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成去汁姜末备用;桑皮纸(长50 cm,宽10 cm);压舌板等。
1.5.2.2 艾柱制作 将艾绒搓成三棱锥形艾炷,艾炷直径如一元硬币的直径,长如患者的中指。
1.5.2.3 铺灸操作过程 在铺灸治疗室(配有通风设备)内,令患者穿着宽松的铺灸治疗衣,俯卧于治疗床上,调整至舒适耐久体位,充分暴露后背。操作者用指甲沿患者督脉循行路线自大椎穴至S1下做“十”字形标记,用75%的乙醇棉球将标记部位及其周围部位消毒,再用消毒干棉球蘸姜汁将施灸部位涂擦一遍。将铺灸粉(由本科室自配,成分主要是肉桂、麝香、丁香等)3 g均匀撒在标记部位,形成一条粗细均匀的直线。在铺灸粉上覆盖一张桑皮纸,将备好的姜末加热至患者可耐受的温度后铺于桑皮纸上,用压舌板辅助将姜末修整成长方体(宽约 5 cm,厚约1.5 cm,长度自大椎穴至S1),在铺好的姜末两侧铺上浸泡过温热姜汁的纱布。再在铺好的姜末上放置三棱锥形艾炷,首尾紧密相连,艾条长度和姜末的长度相同,状如蛇形,取整条艾柱的头部、尾部和中间点3处做为点燃点,点燃艾柱后任其自燃自灭,艾柱完全燃尽为1壮,燃完1壮换第2壮,连续灸3壮,待3壮艾柱燃尽后移去姜末和艾灰,用毛巾擦净背部即可。灸后,后背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若非采用发泡灸治疗,灸后皮肤起泡,如水泡不大,不需处理,几天后即可自行吸收而愈;水泡大者可用消毒针头穿破水泡,放出液体,涂擦紫药水,外敷消毒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银川分中心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四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陕西西安市长安城乡建设开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VIP
-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docx VIP
- 中学英语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 运筹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doc VIP
- 金丽衢十二校2024学年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肘关节脱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