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管控到自由坦桑尼亚新闻政策缓慢变化
从管控到自由坦桑尼亚新闻政策缓慢变化
摘要 作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坦桑尼亚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成果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坦国新闻业在“村社社会主义”理论笼罩下受到数十年的严厉管控。1992年以后实行多党制,开始了极为缓慢的解控过程。目前该国媒体自治组织较为活跃,2003年制定的新的信息和广播政策,开始反思以往的管控政策的失误。但目前信息自由法案和媒体服务法案仍未获国会通过,加之坦国媒体的发展层次较低、职业化水平有限,因而该国新闻业的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
关键词 坦桑尼亚;媒体管制;新闻自由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周智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位处东非的坦桑尼亚形成于1964年,领土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部分组成。坦噶尼喀1961年独立,桑给巴尔1963年独立,1964年两国组合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亚19世纪80年代起被德国殖民者统治,隶属于德属东非;一战结束后由英国托管,一直到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分别独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的报告,在所统计的181个国家和地区中,坦桑尼亚的人均GDP为533美元,排名第167位,属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一、坦桑尼亚新闻业的历史与现状
坦桑尼亚拥有较为悠久的现代新闻业史,第一份刊物《叙事者》(Msimulizi)1888年诞生在桑给巴尔,两年后在坦桑尼亚内陆出现第一份报纸《变革者》(Mtenga Watu)。在被德国和英国殖民期间,宗主国在当地出版了一系列报纸,比如1899年创刊的作为德国殖民者喉舌的《德属东非报》(Deutsch-Ostafrikanische Zeitung),及英国殖民者接管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坦噶邮报》(The Tanga Post)。从被德国、英国殖民到国家独立,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发展过程中,坦桑尼亚的新闻业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多元的局面。
坦桑尼亚的新闻业目前以传统媒体为主体,截止2012年6月,共有763家注册的报纸,26家电视台,以及85家电台。坦桑尼亚媒体主要使用斯瓦西里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国内的主要媒体有1972年组合的英文报纸《每日新闻》(Daily News)、1976年成立的坦桑尼亚新闻通讯社、1951年建立的坦桑尼亚电台(RTD,分别用英语和斯瓦西里语两种语言进行广播)、1973年建立的桑给巴尔电视台(用斯瓦西里语播送节目),以及1994年建立的私营电视台海岸电视(CTN)等。坦桑尼亚还有各种媒体组织,比如坦桑尼亚媒体委员会(Media Council of Tanzania)。
二、坦桑尼亚多党制前的媒体管制
1965年坦桑尼亚过渡宪法的序言,谈到言论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但实际上言论自由没有得到保障。1965年3月16日坦桑尼亚电台国有化之后,总统尼雷尔(Julius Nyerere)这样解释国有化电台的职责:由于坦桑尼亚电台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广播必须服从于政府的政策。1966年尼雷尔在北部城市阿鲁沙谈到言论自由时说:言论自由应当服从于更重要的政治目标,比如疾病、贫穷和无知的消除。由于国家初创时期的背景是民族独立,加之总统尼雷尔在当上总统之前,本来就是政治性机关报主编,所以他特别强调媒体的政治功能。尼雷尔关于“自由”的解释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坦桑尼亚的新闻界有重大的影响。从1964—1992年,坦桑尼亚对新闻业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直接控制媒体,所有制国有化
1962年尼雷尔初步提出了“乌贾马社会主义”又译村社社会主义,“乌贾马”是斯瓦西里语“村社”的意思。1967年,执政党坦桑尼亚革命党(CCM)的外围组织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以下简称坦盟)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尼雷尔撰写的调查报告——《阿鲁沙宣言》,文中提出要把坦桑尼亚建设成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必须由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对一些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部门必须要国有化,而城镇的一些小商业和手工业可以实现合作化,媒体也成为国家进行所有制改造的对象之一。
1969年10月,英国罗荷集团拥有的《旗帜报》(The Standard)被国有化,邀请著名媒体人金瓦拉担任总编辑,1970年2月5日完成收归国有的手续。1972年的4月26日,坦盟将于两份日报——《旗帜报》和《民族党人》(The Nationalist)合并,形成新报纸——《每日新闻》(Daily News)。这份国有英文报在第一期就确定了其编辑政策,即报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宣称在社会主义时期媒体的功能不能仅仅是告知公众发生了什么,还应当担负起集体动员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