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外伤害课.ppt
意 外 伤 害 哈密地区红十字会 意外伤害 目标: 掌握交通事故伤害的现场救护原则, 熟悉伤情分类 熟悉触电、溺水的现场救护 了解急性中毒的表现、掌握救护措施 熟悉烧烫伤的现场救护及烧伤的分度 了解其它伤害的现场救护原则 授课内容 交通事故 触电 溺水 常见急性中毒 烧烫伤 其他伤害(犬\蛇咬伤、冻伤、中暑) ? 意外伤害 ?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 ?学习目的: 将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一节 交通事故 一、概述 公路交通事故 车祸最为常见 损伤的主要部位 死亡的主要原因 头部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和碾压伤 报警 ?电话:122、120\110 ?内容: 在哪里、什么事故、多少人 交通事故救护原则 (一)顺序为排除险情 -紧急呼救-保护现场-转运伤病员。拨打电话120,122 , 110 。(二)切勿立即移动伤者,除非处境危害其生命(三)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掣或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四)呼救同时,首先看病人病情,注意脊柱损伤者不能拖\拽\抱,防截瘫.(五)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六)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询问其伤在何处,检查患处,对症处理(七)保护现场,报告交通管理执法部门(八)恶性交通事故,统一领导下指挥、抢救、转送(九)伤员量大时,分类验伤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抢救 二、现场救护原则 (一)顺序为排除险情 -紧急呼救-保护现场-转运伤病员。拨打电话120,110,122。 (二)切勿立即移动伤者,除非处境危害其生命 (三)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掣或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 (四)呼救同时,首先看病人病情,注意脊柱损伤者不能拖\拽\抱,防截瘫. (五)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六)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询问其伤在何处,检查患处,对症处理 (七)保护现场,报告交通管理执法部门 (八)恶性交通事故,统一领导下指挥、抢救、转送 (九)伤员量大时,分类验伤 注意 ?在整个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 ?现场抢救注意不必急于切勿立即移动伤者(从车上往外拖) 第二节 触 电 ?原因分类:电器触电、雷击触电 ?伤害分类:电流伤、电烧伤 电流伤(触电) ?心脏: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 ?延髓: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低压电流持续数分钟后多造成心跳骤停 ?高压电流主要伤害呼吸中枢,呼吸麻痹为主要死因 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 ?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而不同 ?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触电现场救护原则 切断电源 注意事项 身体绝缘 概述 ?窒息原因:水窒息、痉挛窒息 ?窒息机理: 淡水:水分 循环 血液被稀释 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及溶血 溶血引起高血钾 室颤 ?海水:高渗 血中水分进入肺内 严重肺水肿 心力衰竭 现场救护原则 ?水中救护 ?岸上救护 水中救护自救--不会游泳 ?保持镇静 ?屏气—踢掉双鞋—放松—上浮—头后仰 自救—会游泳 ?腿部或手肌肉痉挛--改仰泳 ?水草缠足—潜水解开—原路返回 水中救护--救人—不下水 ?首选 ?条件:有抛漂浮物+可够着 下水救人 ?脱裤子和鞋子+漂浮物 ?从背后靠近,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脱向岸边 ?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使落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 岸上救护 清除口鼻污物 四、常见急性中毒 定义 中毒: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毒物: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 急性中毒:剧毒物质或大量的毒物突然进入人体,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毒物的分类: 化学类毒物:铅、有机磷、CO等 植物类毒物:毒菌、含亚硝酸盐植物、苦杏仁等 动物类毒物:河豚、生鱼胆、毒蛇、蜂蝎 药物类毒物:酒精、巴比妥类、阿托品、洋地黄、吗啡类等。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吸收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静脉肌肉 分布: 进入血液循环→组织→全身 代谢: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排泄: 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还可随汗液、消化液、乳汁、月经排出.通过胎盘致胎儿中毒. 致病原因: 职业性中毒:尘肺(煤工、石棉)矽肺 等 生活性中毒:误食、意外接触、用药过量、自杀、谋害等 中毒机理 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缺氧 麻醉作用 抑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年版).doc VIP
- 飞利浦(PHILIPS)BTD2339 93 入门指南.pdf
- 设备管理工作总结汇报课件.pptx VIP
- (2025秋新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三角形 综合与实践 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pptx VIP
- TCEEIA 593:2022 工业机器人耐久性测试方法.pdf VIP
- 小学音乐《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章莉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348.pptx VIP
- 2024秋季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4篇).doc VIP
- 墩柱施工操作平台相关计算.docx VIP
- 岛津lc2030c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指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