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帷幕后日本国家战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帷幕后日本国家战略

帷幕后日本国家战略   放风性宣示   再度成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在不同场合对其外交方针作了放风性宣示,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在于:   1.严厉抨击了民主党政权3年来的外交失误,认为正是这种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日本外交的混乱。   2.坦言“不加强美日同盟,就无法获得强大的外交实力”,表示“希望最先访问美国”。   3.将尽早寻求改善中日关系,但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退让,甚至放言,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因为中国挑战这一事实,所以才导致中日矛盾。因此,将通过“制止这种挑战”的方式,来避免中日关系的恶化。   4.对自己上次任期内没有参拜靖国神社“悔恨至极”,认为这样做不会成为外交问题。   安倍早在2006年刊行《走向美丽之国》一书时,就鼓吹以日美同盟为核心构建美日澳印四边同盟,而且一直主张把日本自卫队改为正式国防军。再上溯至2002年,其担任内阁副官房长官时就曾放言:“(日本)可以拥有原子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如果最小限度地拥有小型战术核武器,未必违反宪法”。可见,安倍此番放风并非凭空呓语。   首相非总统   随着首相身份的明确,安倍个人的被关注度再度升温。国内一些媒体甚至担心,其复出会造成日本政治走向,尤其是对外战略的急转弯。   不过,在洞悉了战后日本政治及国家战略决策模式后就会发现,将过多注意力放在日本首相个人身上,不足以窥破“东洋镜”背后的时势玄机。这是由日本独特的政治结构和政治传统决定的。通过日美间的对比,人们将看得更加清楚。   美国的总统制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注重的是决策效率和国家战略转型的灵活度。其优点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是创造性、急转弯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如孤立主义、门罗主义、西部精神、白色舰队、新政、杜鲁门主义、中美建交、星球大战……都离不开某位个性鲜明的总统。反之,相应的美国总统,无论是华盛顿、门罗、杰克逊、西奥多·罗斯福,还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尼克松、里根,都是靠着鲜明的决策立场和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留名历史的。   相形之下,日本虽然自明治维新就确立了宪政,却??期被军国主义和军部政治的双重阴影所笼罩,属于非常不稳定的宪政结构。二战后,在美国的外力改造下,日本理论上成为一个多党制的宪政国家,实质上长期是自民党的一统江山。直到近年,渐有两党制的影子,但自民党独大的格局仍未被动摇。这次安倍的卷土重来就是一个明证。正是由于自民党之外并无有力的制衡政党存在,日本式的政治制衡主要采取决策体系内的制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限制首相个人的权限,以避免“党魁—强党—特权财团”三合一后的一手遮天。   这样做的弊端是明显的。首先,很容易陷入暗箱操作与特权勾结的罗网中。其次,导致日本决策层在关键时刻往往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并且常受到帷幕后的“大佬”和特权集团的干扰。就算有某位首相想出头负责,还要面对帷幕后的掣肘和政治文化传统造成的先天缺陷。受到前述政治环境的塑造,日本的政治家大多善于把握和利用固有形势,而不善于创造形势(在这一点上尤其逊色于美国),甚至在形势剧变的时代反应不足,从而或在急转弯中翻车,或因过于因循守旧而错失转向机遇。   明流与暗流   然而,这种特殊结构与特殊传统亦有其“优势”所在,即在外交战略领域非常易于伪装意图,不动声色地暗渡陈仓,乃至发起新的“珍珠港式”奇袭。   正如日本著名战略学者松村劭指出的那样:“任何国家通常都不对外公布本国的国家战略。当别人知道你采取何种国家战略时,这种战略就意味着失败。因此,向外公布的战略必须是‘充满伪善的战略’。”日本的特殊政治结构,很适合进行这种运作。   明治维新虽以明治天皇的年号命名,实际上明治天皇远非变革的核心。此外,高杉晋作、桂小五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福泽谕吉、西乡从道、秋山真之……也无一足称核心人物,但每一个人又都不可或缺。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一个压倒性的代表人物,却可以找到一组涵盖面极广的历史群像,以及群像背后的时代共识、精神共识与战略共识。这就是武士日本的抱团性,由此产生了日本式的“1+12”的集体决策模式。无论前台人物如何变换,基本战略方针不会动摇。在明治时代,这意味着富国强兵、置产兴业、文明开化,其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利用英俄矛盾搭乘战略便车,先内部改革再对外扩张,远交近攻地逐步推行大陆政策。   二战的战败,虽改变了日本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但却没有消除固有的决策传统,也没有根除其霸权追求。当太平洋战争还在进行中时,吉田茂、重光葵、币原喜重郎、芦田均等外交异类就开始进行秘密集会,研究战争进程和善后之策,最终得出结论:战争已经无望,但日本仍有希望。美苏对立难以避免,这将成为日本最大的战略机遇期。因而,战时就制定出战败后回归盎格鲁-撒克逊阵营,争取日美同盟,并以此为基石,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