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耳鼻咽喉常见症状体征的辩证辩病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常见症状体征的辩证辩病课件

耳鼻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耳痛 耳痛包括耳廓、耳周及耳窍深部疼痛,临床上根据疼痛的部位、程度、时间及伴随症状进行分析。凡新病,痛势较剧,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病势较缓,时痛时止,痛而喜按,多属虚证。 2、耳流脓 (1)病急而初起,多为实证;病缓而日久,多为虚证。 (2)脓色不同,其脏腑辨证也有差异。 (3)脓量多多与湿相关;脓有臭秽,多为损伤肾元,虚实夹杂之证。 主要从流脓时间的长短、脓液的颜色及其质地、脓量和气味等方面进行辩证。 3、耳鸣、耳聋 (1)暴发而大声,常见于实热证。 (2)渐发而声怯,多见于虚损不足。 (3)高频听力下降,多属肝肾不足或气血亏虚。低频听力下降,多为肝胆热盛或风邪外袭。 (4)年老听力减退,多为肝肾气血不足。 (5)耵聍或异物入耳亦有耳鸣、耳聋。 4、眩晕 (1)伴有耳鸣、面红、口苦,多属肝阳上扰 (2)伴头重、胸闷纳呆等,多属痰浊中阻。 (3)经常眩晕耳鸣,或劳后发作或加重,多为气血不足。 (4)伴高调耳鸣,高频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多为肾元亏损。 (5)伴流脓,多为脓耳变证。 5、鼓膜异常 (1)形态、色泽的变化。 (2)鼓膜穿孔。 1、鼻塞、鼻甲异常 (1)鼻塞初起粘膜红肿等,多为伤风鼻塞。 (2)鼻塞重,伴流黄稠涕,多见于鼻渊。 (3)鼻塞日久或交替或持续,鼻甲大,多为鼻窒。 (4)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清涕,多见于鼻鼽。 (5)鼻阻,干燥结痂,多为鼻槁。 (6)小儿单侧鼻阻,流污秽脓血涕,多为鼻腔异物。 2、流涕 (1)流涕初起,多而清稀,多为风邪所犯;久而阵发,多见于鼻鼽。 (2)涕黄稠如脓,量多,多为鼻渊。 (3)流涕日久,量多而粘黄或粘白,为虚证鼻渊。 (4)久病涕黄绿,或结痂,鼻内干燥,多为鼻槁。 临床上根据鼻涕的性质、色泽、涕量、气味等情况进行辩证。 3、头痛 (1)头痛初起,伴表证,为风邪犯鼻。 (2)头痛剧烈,伴流黄稠涕,且有规律性,为鼻渊。 (3)头痛,伴鼻内干燥,鼻腔宽大,多为鼻槁。 (4)鼻尖或鼻前庭痛,伴剧烈头痛,颜面红肿,高热等,多为火毒上攻,疔疮走黄之证。 4、鼻衄 (1)血色鲜红,多属实证。 (2)血色淡,多为气虚;血少而红,多为虚火。 (3)挖鼻、外感、糜烂或干燥引起的出血,多实、热证。 (4)入夜衄血渗渗而出,多为阴虚或气阴虚。 (5)后鼻孔出血,多为肝胆火盛或阴虚阳亢。 5、嗅觉异常 (1)病出,嗅觉减退,伴鼻阻,多为外邪。 (2)病久,嗅觉减退或迟钝,鼻粘膜淡白肿胀,涕清稀,多为鼻失温养。 (3)嗅觉减退,伴鼻干燥,鼻甲萎缩,为鼻槁。 (4)嗅觉渐退,可见于鼻息肉或鼻肿瘤。 (5)嗅觉失灵或丧失,鼻腔正常,多为七情所伤。 1、咽喉红肿疼痛 (1)病初,多见于表证,常见于喉痹、乳蛾初起。 (2)咽喉疼痛剧烈,红肿甚,喉核红肿等,常见于喉痹、乳蛾、喉喑。 (3)疼痛剧烈,发病迅速,红肿高突,多为肺胃热毒盛,可发展为喉痈。 (4)日久而病微,多为虚证。 2、咽干焮痒、异物感 (1)病初,多为风热外袭。 (2)病久多为阴虚火旺。 (3)病久而痰粘,胸闷而口不渴,多为脾虚湿困;喉底颗粒增多或喉核肥大,多为痰瘀互结。 (4)如梅核梗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多为肝郁气滞,痰气交阻。 (5)咽喉梗阻,饮食不下,呼吸不畅,当谨惕肿瘤。 3、声音异常 (1)病初而迅速,语言不清,多为咽喉痈。 (2)病初,骤然失音,多为风热犯肺。 (3)声嘶日久,多为虚证。 (4)妊娠后期,声音嘶哑,甚或失音,称为“子喑”,多为肾气不能上达咽喉所致。 (5)突然失音,检查无异,多为七情所伤。 4、咽喉病危候 常见于急喉风,多为热毒痰浊壅结咽喉所致 耳鼻咽喉病的 治疗概要 一、通窍法 即用具有轻清、辛散、芳香、走窜的药物,治疗清窍闭塞一类的疾病,使透邪外出,舒畅气机,清除壅滞,从而达到耳鼻咽喉诸窍通利的目的。 1、宣肺(芳香)通窍 2、化浊通窍 3、利湿通窍 4、升阳通窍 二、化痰法 用具有化痰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 如: 二陈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祛瘀法 用具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用于治疗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所致的耳鼻咽喉病证。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 四、开音法 五、消痈排脓 1、清热解毒消痈 如五味消毒饮 2、散瘀排脓 如仙方活命饮 3、托毒排脓 如托里消毒散 六、疏肝解郁法 选用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安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代表方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七、清热法 八、补益法 九、利咽法 一、耳病常见外治法 1、清洁法 2、滴药法 3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