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先施“潮”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安、先施“潮”品

永安、先施“潮”品   1920-1930年代,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的时代。人们把上海比作魔都,用以指称其现代、繁华,“摩登”一词风靡全市,市民的观念呈现昂扬向上的进取和开放。   摩登时代的上海,涌入南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你可看到在西方世界流行不久的发型、时装、提包、鞋帽和佩饰。你可从拂面而过的熏风中,嗅到新近巴黎流行的香水气味。你还会发现,行走在南京路的女性个个顾盼自如,每个人似乎都力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同样是旗袍,面料不同,袖口长短不同,滚边不同。南京路不愧是上海财富的象征,时尚的象征。   对于南京路的繁华、摩登,永安、先施等公司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没有永安、先施,没有四大公司,就没有南京路的盛名。诚如时调所唱的:“南京路繁华谁冠,永安和先施。”永安、先施等百货公司因长期坚持以中高档商品销售为主,对南京路的繁盛、浮华影响尤大,凡西方市场流行的商品,它们大都聊备一格,以满足特殊人群。从1918年开张,永安长期以销售环球百货标榜,公司派出人员,常年在世界重要商埠巡梭,搜求流行而又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商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安、先施等公司货柜上的热销商品,长期引领着上海摩登人士的生活时尚。   “夫罗克”外套   西服,一般指男性装束,女性的类似装束则区别为“女西服”。在西方,男装的正式晚礼服称作“燕尾服”,白天的正式礼服称作“晨服”。现代男性日常所穿着的西服源于一种名为“夫罗克(frok)”的外套。由于这种服装符合自然、理性、平等、自由的时代思潮,诞生后迅速流行,并随着殖民势力的全球扩张,开始西服东渐。鸦片战争后,西服随外国侨民一起传入上海,并随在华势力的扩大,逐步流传。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中国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改良运动,改良派在要求政治制度改革的同时,也提倡教育、风俗等一系列改革,“放足、剪辫、易服”成为风俗改良的重要内容。民国诞生,政府曾发布法令,重定服制,男子大礼服和常礼服,均采用西式服装,西服的传播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对西装的传播,上海洋服店起了一定作用。惠罗???司1920年代初,从国外聘用两名西装裁缝驻店,按顾客要求,用本店的面料,缝制各式西装。其他外资百货公司泰兴、汇司、福利公司等也都出售西装面料或成衣。此外,上海的外资洋服店1920年代曾多次举行西装时装表演,交流西装制作技艺。1927年,鸿翔时装店应邀参加这一从未向华商服装店开放的活动,所制西装以精湛手艺获奖,名声大噪。以后鸿翔还多次应邀参加,屡获好评。   西装传播的另—重要因素是上海红帮裁缝的脱颖而出。红帮裁缝,即宁波西装裁缝。成衣制作原系当地手工业之一,以此谋生者甚多,上海开埠后,宁波裁缝大批移居上海、巨大的西装市场,为宁波裁缝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自第一家红帮裁缝店开设之后,商人开设的西装制作店就迅速发展,1930年增至68家,1940年代增至340家,不少红帮师傅前往日本等国学习西装制作技术,同时参以中国的服装缝制技术,逐步形成红帮制作特色,不断推陈出新。上海红帮裁缝的生产活动,极大推动了西装的传播。   永安公司设西装部专售男女西装服饰,如美国金叶牌衬衫、美国羊毛领带,英国开领衬衫、德国什色丝围巾,英、美国制皮大衣,毛衫有老牌四条厚绒衫裤、英国毛布连领衬衫、英国老牌灰色全羊毛衫裤、英国本牌女装色边白羊毛衫、英国马牌上等羊毛衫裤、英国飞轮牌羊毛衫裤。1930年代,永安设立新装部,制售各类西装。   鼓书艺人的长袍   旗袍本系满族女性服装,清朝覆灭,旗袍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向南方流行,最终成为举国接受的民族服装。在旗袍从满服到民族服装符号的变迁中,上海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旗袍什么时候在上海流行?尚无被一致认可的准确时间。实际上,旗袍流行的确切年份,可推定于1918、1919年间。1920年5月《晶报》发表的丹翁《服妖》一文指出,鼓书艺人刘翠仙自来上海登台奏艺后,许多女性因喜爱刘之艺术,爱屋及乌,纷纷流行刘翠仙所穿之旗袍。后有读者指出,刘所穿非旗袍,乃男子长袍。但这位读者没有否认女子着袍1919年已经流行。又有人指出,在刘之前,1918年来沪的北方鼓书艺人小黑姑娘、英姑娘登台时,穿的也是长袍。据此可知,1910年代末,已有一段汉族女子将男子长袍误作旗袍流行的时期,直至流行广了,人们才知道长袍与旗袍的不同。满族旗袍一是不开衩,二是宽袖,男子长袍则是开衩的。但男袍被误作旗袍已约定俗成,女子着袍从此被称作旗袍。   因气候不同,旗袍有单夹之别,春夏着单袍,秋冬换夹袍,夹袍有的衬里棉絮,有的外加毛衣。与原来的旧式服装相比,据说旗袍最大的优点是更能御寒,加之旗袍的制作比旧式服装省料,其流行是很自然的。   旗袍流行以后,它的袖口、开衩、领口、下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以旗袍长短的变迁最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