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中“兔”及其习惯表达文化内涵与翻译.docVIP

汉英语中“兔”及其习惯表达文化内涵与翻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英语中“兔”及其习惯表达文化内涵与翻译

汉英语中“兔”及其习惯表达文化内涵与翻译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表达形式,语言中的谚语俗语等更是精确地反映出一个民族对自然界、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识,也反映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兔”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动物之一,在汉英语言中都有与兔相关的谚语或者俗语等。虽然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兔”被人们赋予了丰富而不同的联想与象征意义,但它们都表达了人类对周围客观世界的客观认识与内在情感,并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许多相关的习惯表达。汉英两种语言有丰富的“兔”文化,采用不同的策略翻译并解释与“兔”相关的习惯表达,有助于人们了解汉英语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关键词:兔 习惯表达 文化内涵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中国的十二生肖之说见于东汉《论衡》中。古代用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录年份,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中,兔位列第四,对应地支中的卯。兔子之所以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古时的中国属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大国,十二生肖中的六畜(牛、羊、马、猪、狗、鸡)、六兽(虎、兔、猴、鼠、蛇,还有象征性的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其中,兔子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密切得超乎人们的想象。在中国,兔子是月神,在人类活动的早期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有了紧密的联系,从那时起人们对它就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在语言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如在汉英语中出现了谚语、俗语等习惯表达法,从而增加了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本文探讨汉英语中关于“兔”的谚语、俗语等习惯表达,并对比汉英文化中“兔”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二、“兔”在汉英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一)“兔”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   说到“兔”,谁都会联想到儿时唱过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又吃萝卜又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表现了人们对兔的喜爱,也大致地给兔画了个像。“两只耳朵竖起来”是“兔”突出的特点,耳朵的长度几乎是它身体的一半,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兔在动物中是“弱势群体”,鹰、蛇、狼、豹等都是它的天敌。一双能够交换方向的灵敏的大耳朵使它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以便随时逃避凶险,在避免被天敌追杀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蹦蹦跳跳”则反映出兔子虽然很小,但弹跳力极强,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又一绝招。于是古人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人们在未动时象旧时的淑女那样端庄稳重,一旦行动起来象兔那样敏捷。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新四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主任续范亭先生在《赠毛主席》诗中用“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的诗句来赞美毛主席。   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便是“嫦娥奔月”了。相传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仙药后,飘飘成仙。《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但是嫦娥在月亮上太孤单,只有白兔相伴。因此这一住在月宫中以杵捣药的小精灵,被人呼为充满人情味的玉兔。关于玉兔的传说有多个版本,一曰月宫里的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因为嫦娥偷服仙药触犯了玉帝的旨意,变成玉兔后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一曰玉兔是后羿,因为嫦娥奔月后仍然深深思念后羿,后羿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终不知道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不过这些说法均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玉兔是住在月亮上的,如西晋文学家傅玄《拟天向》中就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说法。玉兔这一意象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唐朝王建曾写过一百余首《宫词》,其中有一首专门写给玉兔:“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赞美了玉兔“睡态”可掬、惹人喜爱,同时还劝导人们不要随意伤害玉兔。元朝袁桷《舟中杂咏》中有一首赞美玉兔的叙事诗:“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行人笑彼拙,归来如频呻。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描绘了玉兔的纯朴可爱,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亲相爱,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传说玉兔在月圆时方能出现,故为“圆月”“圆满”之吉祥化身,也因之又称兔为“月宫”。人们十分喜爱兔的善良、柔顺,并以此比喻明月。月亮里有兔是美的想象,人们每每望月好似能望见兔影,不觉心驰神往,古往今来不知引出多少佳话,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以致后来玉兔在诗文中被用来代替月亮几乎成了修辞借代手法的固定格式,如唐代诗人卢照邻在《江中望月》中写道:“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唐代诗人元稹在《梦上天》中有“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的诗句,唐代韩琮《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代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以及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词中写道“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