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PPT_X页)课件.ppt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PPT_X页)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PPT_X页)课件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林秋红 emai:qiuhong884@126.com 前言 噪声作业的概念 噪声作业依据 噪声听力损伤发病机制 听力损失的特点 诊断原则 处理原则 案例分析 前言 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噪声。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噪声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首; 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的随机组合声音; 从生理和心理声学的角度上讲,它是一种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使人烦恼或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声音。 噪声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听觉系统首当其冲,属特异性损害; 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及对心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和精神、心理造成非特异性损害; 这些损伤与噪声的强度、频谱、暴露的时间密切相关。 声学基本知识 声速: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为每秒米(m/s),以C表示 声速=340+0.6 × T℃ (米/秒) 声压: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单位为帕[斯卡](Passcal)、Pa 声压级: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单位为贝[尔],但通常以dB为单位。基准声压必须指明。Lp=2lg(?/?0) 20-20000Hz为可听声,20Hz以下为次声,20000Hz以上为超声 媒质越密,声音传播越快。 噪声作业的概念 指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工作50周(每天8小时工作每周5天)的平均等效连续噪声级≥85dB(A)的作业岗位。达不到8小时及超过85分贝者按时间减半,噪声增加3分贝计算。如工作4小时为88分贝。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噪声作业依据 其确定的依据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1年公布了0~45年间连续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关系表(ISO-R1999),该研究标准表明环境噪声≤80 dB(A),其危险率为0%,而85 dB(A)组,开始出现听力损害危险率增加,5年内为1%。 据统计,目前我国因职业接触噪声的人数约1000万,而我省的接触人数则超过100万,工业噪声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听力损失。 据1034个工厂噪声调查,噪声污染85dB(A)以上的占40%,职业噪声暴露者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高达71.1%;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5.5%。 听力损失概念 针对单一具体频率的听阈而言,如500Hz听阈为10分贝,则说该频率的听力损失为10分贝,6000Hz听阈为35分贝,则说6000Hz听力损失35分贝。 听力损伤概念 只是针对言语频率(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阈是否大于等于26分贝,存在平均听阈≥26dB,则说明出现听力损伤。不针对单一频率,也不针对高频。 听阈概念 对于正常人耳,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称为听阈声压,也称听阈,为20μPa 在规定条件下,以一规定的信号进行的多次重复试验中,对一定百分数的受试者能正确判别所给信号的最低声压。信号的特性、它达到听者的方式以及测量声压的地点都必须说明。听阈一般用相对于20μPa分贝数表示,一定百分数常取50%。 纯音听阈是受试耳对测试频率的纯音恰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 按GB 7583-87规定:某人的听阈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以一规定的声信号在多次重复试验中, 有一半以上的次数能确切地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级。 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 接触噪声后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产生,当与声源脱离接触后,可在不同时间内完全恢复。实际工作中常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 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h~48h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复查时间定为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 永久性听阈位移(PTS) 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积累,虽经休息不能恢复或遗留下未能完全恢复的听阈改变,即永久性听阈位移。平时称为慢性声损伤,早期受影响的频率范围窄,损伤比较轻,不易被人们察觉,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耳鸣,随暴露时间延长,损伤逐渐扩展,听力减退日渐加重,累积频率过多;开始感到听觉障碍,若扩及到2 000 Hz、1 000Hz、500Hz时,会出现明显耳聋伴耳鸣。双耳多为对称性损伤,一般在噪声暴露初15年发展较快,以后平缓,一般不致全聋 感音神经性聋 耳蜗与听神经病变造成的听力损失。在感音性听觉障碍中,以耳蜗病变为主的听力损失多见,如药物中毒性聋、突发性聋、先天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传染病性聋、全身疾病相关性聋、某些必需元素(碘、铁、锌、镁缺乏)代谢障碍、Mèniére病等。听神经病变以肿瘤常见。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无气骨导差距、有重振、高调耳鸣、频率分辨力差、言语识别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