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世界眼光看玉(上)
用世界眼光看玉(上)
导语:玉器自古便是君子的象征,在现代社会同样如此。这篇对玉器的介绍文章,系统介绍了世界范围的玉文化现象、国际珠宝业对玉的材质界定、世界范围的玉雕工艺,并对当前的国际玉贸易市场进行了精确扫描。中国文化下极其独特重要的玉,正在迎来国际化的机遇。
苏珊和丹尼尔夫妇
2011年5月的一天,一对来自美国纽约的夫妇在古方老师带领下到我家做客。他们曾向古方老师请教过很多玉器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此次来到中国,希望有机会利用业余时间参观一下国内藏家的藏品,互相交流经验。
几轮热茶过后,话匣子被慢慢打开。原来苏珊和丹尼尔在中国从事通讯器材的销售和租赁业务,长期往返于中美之间。夫妻二人都热衷于艺术品和古董收藏,藏品主要以绘画、摄影作品为主。近年来,他们逐渐对玉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涉足玉器收藏。得益于多年的艺术品收藏经验,以及与纽约斯宾塞艺术馆(Spencer Museum of Art)等机构的友好关系,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地积累了为数客观的玉器藏品。
有趣的是,他们所藏玉器无一例外都是高古玉,其中包括大量中美洲奥尔梅克、玛雅、阿兹泰克等文化的产物。当然,通过和美国藏友的交流,他们也藏有几件红山和良渚等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高古玉器,并将它们视若珍宝。问其原因,他们的答案颇为有趣。原来,他们一直认为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玉文化,特别是奥尔梅克、玛雅等文化所使用的玉器,在造型、用途、制作工艺上都和中国同时期的玉器具有大量共同点或相似之处。原始人对世界的理解,对神灵的崇拜,对器物所承载的意义,相对于后世来说更为单纯、质朴,并未受到宗教、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原始美感”另他们为之陶醉。
夫妻二人对玉器收藏和玉文化的痴迷让我颇为惊讶,特别是他们对中国玉文化的憧憬与尊敬也令我大为感动。接下来的整个下午,他们几乎都泡在我家中的玉器仓库中,一件件仔细观察各个时期的玉器藏品,并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参观过后,我们又饶有兴致地继续饮茶、聊天,把玩小件藏品,??探讨了中外玉文化在历史、技术、艺术以及收藏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区别和特色。
愉快的时间总会过得飞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限于他们此次中国之行的日程安排无法逗留更长时间,夫妻二人都是一副意犹未尽地感觉。临行之际,我母亲取出一条手编项链送给了苏珊作为纪念。这串项链上串有数颗产自红山、良渚、齐家、西周、汉、唐等不同年代和文化区间的玉石、玛瑙珠、管,均是我母亲20年以来的私人珍藏。
得到这样意外的礼物,苏珊又是激动又是高兴,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这对一位高古玉收藏的外国爱好者来说,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了。就这样,他们此次的中国之行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来年3月,时隔将近一年,古方老师再次从美国回到北京,为我带来了一件东西和一张卡片,正是来自苏珊和丹尼尔夫妇。冷眼看到这件东西,心里感到颇为惊讶,貌似是一件来自外国文化的古老玉器。待翻开卡片仔细阅读,果然是来自夫妇二人的礼物。卡片内文字的内容除了表达了对我和母亲的感谢外,也大致介绍了这件精美的玉器徽章。
“A Mayan jade plaque depicting a Mayan ruler with jade beads and a head dress of an earth monster - circa 350-900 AD.”
译:“一枚玛雅玉徽章,描述了一位头顶大地兽冠,颈戴玉珠的统治者,约制于公元350-900年。”
这件礼物另我非常开心,甚至可以说是欣喜若狂。这是我的第一件,目前也是唯一一件西方文化出土的古玉藏品。鉴于我自幼留洋美国的成长背景,从小就在音乐、绘画、神学等多个领域接受了大量西方教育,对中美洲文化的神秘色彩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感。对我来说,这件古玉藏品不仅是友情的见证,更是一件具有大量欣赏、研究价值的宝贵样本。
仔细观察这件器物,和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玉器有着非常多的区别,一系列的问题立刻涌上了心头。这件精致的徽章所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人使用的?是做什么用的?是如何制作的?
即便暂且将人文层面的问题放置一旁,仅就其物理特质和材料特征来说,也是我无法确认的。在英文中,“jade”一词虽然被翻译成“玉”,却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中包括硬玉、软玉、蛇纹石质玉甚至绿松石等。这件器物的材质明显区别于常规意义的软玉,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带着一肚子的问题,我利用业余时间,尽己所能地展开了各类调查和研究,学到了此前从未碰触过的知识领域,也得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就这样,我对玉器在海外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也开始产生越来越强的好奇心,进而又推想到现在的国际玉器市场现状,才有了今天这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