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视域下新桂系时代广西风俗改良.docVIP

边疆视域下新桂系时代广西风俗改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疆视域下新桂系时代广西风俗改良

边疆视域下新桂系时代广西风俗改良   【摘要】民国时期,新桂系曾在广西边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风俗改良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对广西的控制,二是为了兑现在广西实践三民主义的许诺,三是为了应对有识之士关于风俗改良活动的呼吁。新桂系在广西边疆地区所开展的风俗改良活动主要针对虚伪的、迷信的、邪恶丑陋的、野蛮的习俗等加以展开,活动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同化性特征。在风俗改良活动中,各级政府与民众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进程中来,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对边疆地区风俗改良活动的进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国;广西边疆地区;风俗改良   【作者】王晓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广西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K291/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120—007   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开始推行“训政”之后,为加强社会控制,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风俗改良活动。尽管由于蒋桂之争,广西的政治自成体系,诸多举措与中央政府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为了巩固割据政权,新桂系致力于省内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对于时兴的风俗改良活动亦大力推行。学术界对民国时期风俗改良活动及社会风俗的演变已有许多研究,对于新桂系所推行的风俗改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专文论述新桂系风俗改良的成果还很少,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识。本文试以广西边疆地区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新桂系所推行的风俗改良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价。   一、风俗改良活动开展的背景   作为一种历代相传积久而成的文化现象,风俗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凝固性,不容易改变。但是,不易改变并不意味着不变。事实上,风俗同样有它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风俗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在推动风俗演变的合力中,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实际上,从传统的观念看,移风易俗是政府的当然责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礼记·乐记》中所谓“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即是这一道理。   民国时期,新桂系曾在广西边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风俗改良活动。???种风俗改良活动,从新桂系主政广西之后即已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新桂系为什么要在广西边疆地区开展风俗改良活动呢?   (一)风俗改良活动是新桂系加强对广西控制的需要   新桂系作为一支军阀力量,自主政广西之后,即千方百计地将广西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以实现割据广西、问鼎中原之目标。新桂系深知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实力。新桂系这一认识在1931年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新桂系遭到惨败;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新桂系再次败北,“实力几乎丧失殆尽,陷入随时被消灭的困境”;直到1931年5月宁粤形成对峙之后,新桂系方才渡过最困难的时期。自此,新桂系进一步意识到在蒋介石消灭异己之心不死的情况下,要维持广西的割据,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必须要有实力,而实力之取得,除了加强军事、政治、经济建设以外,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新桂系认为文化教育是“完成广西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新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改良风俗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对于新桂系有效地整合社会、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很有帮助。   (二)风俗改良活动是新桂系践行三民主义的需要   为避免“军阀割据”的恶名,新桂系极力将体现了自身政治诉求的“三自政策”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联系起来,标榜“三自政策”是“广西的三民主义或广西化的三民主义”。“三自政策”的首创者白崇禧曾说:“三自政策就是根据三民主义规定出来”的,“三民主义,可以说是三自政策的理想,三自政策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的实行。”1905年8月,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明确指出,革命成功之后的军政时期,须将“风俗之害,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新桂系既然自称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信徒,在主政广西之后,就必须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三民主义,将孙中山先生在风俗改良方面的主张加以实践。   (三)风俗改良活动是有识之士的要求   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的缺乏,加之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广西边疆地区民智极为低下。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广西,经过连年战乱之后,残破不堪,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边疆地区许多人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社会公德和卫生习惯,烟、赌、娼和迷信等恶风陋俗泛滥。与下层社会饥寒交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层社会沉溺于奢侈浪费的荒淫生活之中,比如新桂系的二号人物、曾任广西省民政长的黄绍竑,就曾因“生活太苦闷”而迷恋鸦片和嫖妓,导致生活“萎靡不振”。面对这种病态的社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纷纷主张取缔不良社会现象、移风易俗。如,成书于1927年的《龙州县志》对于边疆地区广泛存在的偷青、迷信等种种恶俗,主张“当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