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有效动手操作”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动手操作”实施策略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其实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做数学”的具体表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对动手操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不高,或盲目操作,或操作无效,或操作失效,或操作低效。基于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谈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效率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
1.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
知道为解决什么问题去操作。如学习“圆周率”知识前,我们首先告诉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目的是要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看它们的比值有什么规律。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大小不同圆片的周长与直径,并按要求计算后填在课本的表格中。经常进行这种有操作目的指导,就能让学生知道要带着问题去操作,通过操作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
例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去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操作活动,重在旋转、平移方法的指导。旋转的方法是操作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突出旋转的固定点和旋转度数的指导,即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然后选择一个角的顶点做中心,把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度,再沿一条边向上平移。由于突出了操作的顺序和操作中的固定点、旋转度数和平移的指导,学生接受快,掌握得好。
3.要启发操作的灵活性,让学生巧操作
例如,在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操作指导时,考虑到用圆片在直尺上直接滚动的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滑动移位这一情况,我们启发学生思考,找到了一个灵巧的解决办法,即将直尺平放在纸上,然后将圆片竖着沿直尺边沿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既灵活、又准确。
可见,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操作中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怎么做”,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动手操作的深刻体验和深入??探究。
策略二:学会操作活动中的表达、交流
1.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要重视操作中的语言表达,促进操作的内化,强化操作引起的思维。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清楚,是思维已经“上路”,在感知基础上建立表象的开始。这种语言表达要经过训练,先学会一部分一部分分开讲,再把几部分合起来说,最后用上表示次序的词语把操作过程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操作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认知过程的作用。
2.重视有声语言到无声语言的过渡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能用有声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就要指导学生完全脱离实际的操作,用“默默思考”的形式“想一想”操作过程,让有声语言转化成无声“外部”语言,以词语声音表象、动作表象为支柱,促进抽象思维的建立。
3.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如果说与操作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是第一层次,与思维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是第二层次,那么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则是第三层次。而且,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抽象得到强化,同时也是一次反馈:学生语言表达反映了他们对数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缺漏,及时辅导。
可见,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说”,不仅实现了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协调发展,也提高了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策略三:训练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前的动态想象
为避免学生操作活动的随意性和虚假性,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再在动态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
例如,在《图象的拼组》一课中,教师出示4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先让学生独立猜想能拼成哪些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同桌相互说说猜想的过程和结果,并对不能拼成圆形进行质疑。但对于到底能否拼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这时让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对验证后拼成的图形进行继续研究:观察拼成的5个图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这里,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前的动态猜想,使得操作验证更具有一定的方向,因而能比较顺利地取得学习成果。
2.促进学生动手操作中的自主探索
动手操作绝不简单地等同于“动手活动”,它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与探索性。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通过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形成结论”的行动策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直观形象的操作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抓手,这对于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是极有帮助的。
如学习《可能性大小》一课时,出示装有6个白色和黄色乒乓球的盒子,告知学生两种球的个数是不相等的。如果不打开盒子看,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一些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