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与“泻”:中医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对话.doc

“补”与“泻”:中医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对话.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与“泻”:中医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对话

“補”與“瀉”:中醫與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的對話 張沛超 吳和鳴 張掌然 ? 摘要:中醫是富有特色的東方醫學,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治療思想。“補”與“瀉”是中醫治法方略的重要範疇。現代精神分析進入中國以來已有長久的發展,其本土化則需要參考中醫,儒釋道文化的傳統。本文擬就“補”、“瀉”與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的相互關係出發,試圖提供一種中醫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對話互參的視角,並對臨床工作有所啟示。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Dialogue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haracteristic oriental medicine which contains profound thinking of psychotherapy.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are important catag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methodology. Modern Psychoanalysis has comprehensively developed in China, yet its localizing needs the referenc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radition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is article tries to bring about a new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sychoanalysis from the cross referencing of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and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thereby to give some enlightment to clinical work. ?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sychoanalysis,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Self,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 ? 中醫理論中有許多非常重要的範疇,例如“陰”、“陽”;“虛”、“實”;“寒”,“熱”;“表”、“裏”等等。這些重要的範疇提供了中醫對於病機病理的深刻洞察,並指導著紛繁複雜的中醫臨床實務。“補”與“瀉”是中醫治則的重要範疇,無論是對於針灸還是湯劑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也適用於中醫心理治療。精神分析作為一種世界性的學問和心理治療策略,在不同的文化境遇內也會有不同的文化負荷。精神分析的中國化需要借鑒在儒釋道文化和中醫中悠久的心理治療傳統。其中,“補”與“瀉”與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揭示並利用這些聯繫,有助於我們加深對中醫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理解,而更好地服務於臨床工作。 中醫中的“補”與“瀉” 中醫認為一切病症,不論軀體的還是心理的,都是陰陽失衡所致,因此,所謂的治療就是要調整陰陽,使之恢復動態的平衡。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以平為期”包含著兩個層面的涵義:其一,“平”即平衡,陰陽調和,避免過與不及;其二,“平”乃“道”的和諧,即“天道”與“人道”的和諧。換言之,中醫治療的目標小至要調節肌體內部,恢復機體自身的身心平衡與協調;大至要消除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衝突,達至“天人合一”的圓滿、和諧的最高境界。(陳英敏,高峰強. 2009)可見,與西方醫學的生物學取向不同,中醫中未出現典型的心身二分的模式,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及與軀體問題的相互關係,從一開始就是中醫的特色。 補和瀉是治療上的兩個重要原則,最初來自於針法:補瀉法的最早記載應首推《靈樞官能》述:“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從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素問三部九候論》說:“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素問至真要大論》:“虛者補之”,“損者益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補”,主要用於治療虛證。“瀉”,主要用於治療實證。補法是運用於氣、血、津、液、髒、腑、陰、陽等各種不同程度的虛弱甚至衰竭時的一種治法。補法相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