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 重点总结 1 填空部分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肆”或“瓦舍”。汴京瓦子中专门表演小唱的有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人。
“路歧人”—流浪艺人
宋代曲子的体裁形式主要有令、慢、引、近、序、歌头等。
宋代曲子根据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体裁的不同有不同名声。手执拍板—“小唱”;叫卖声—“吟唱”;套曲,清唱—“唱赚”;击鼓加变奏—“嘌唱”
两宋词坛著名词人:柳永、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人。
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散曲体制分小令、带过曲和散套三种形式。散曲的演唱不用锣鼓,只用琵琶、筝、笙、笛、拍板等丝竹乐器伴奏。
鼓子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说有唱,属说唱音乐类;一种是只唱不说,属艺术歌曲类。
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有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宋杂剧的表演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艳段;二、正杂剧(主体);三、散段。
宋杂剧已形成了固定的角色行当,主要有付静、付末、孤、旦等。
宋杂剧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宋杂剧表演结束时乐工演奏的乐曲叫“断送”,演奏者叫“把色”。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女主角主唱叫“旦本”,男主角主唱叫“末本”。宾白是语言部分,两人说曰宾,一人说曰白。科,属动作类表演部分。
元杂剧是以唱曲为主的一种戏剧,所用音乐称北曲。其音乐属曲牌体。
元杂剧的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健豪放,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元杂剧最具代表性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加上王实甫和乔吉甫则为“元曲六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乔吉甫—《金钱记》、《扬州梦》
南戏影响最大的有《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并称“四大传奇”。加上《琵琶记》并称五大传奇。
南戏的特点:可以随时换韵,没有一人主唱的定规,有对唱、合唱、轮唱等演唱形式,风格细腻委婉,采用五声音阶。
琵琶—《海青拿天鹅》,元代已流行,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排箫之名,始于宋代,属编管乐器。宋以前称“箫”。
箫管,即单管竖吹的“洞箫”,宋时称“箫管”,又叫尺八管、竖笛、中管等。
(竹+秦)--“轧筝”,属拉弦乐器。嵇琴—又称“奚琴”,属拉弦乐器。
古琴—浙派的郭沔所作《潇湘水云》影响较大。该曲创作于潇湘二水合流处,作者借咏水光云影,表达了对元兵南侵,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该曲具有深刻的艺术构思和严整的音乐结构,乐思纵横,情景交融,成功的表现了水云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
宋元时期出现的新乐器,影响较大的有三弦(弹拨乐器)、云璈(今称“云锣”)、火不思(弹拨乐器)、兴隆笙(即西洋早期的管风琴)等。
南宋时期在瓦子勾栏流行的器乐合奏形式有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
宫廷中的器乐合奏,主要有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等。
俗字谱是工尺谱式的一种早期形式。律吕字谱是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只有音高无节奏。
蔡元定创立的十八律理论是宋代律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合理的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由于乐器制造的困难,仍未能应用于音乐实践。
《乐书》—北宋陈暘,世称《陈暘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该书保存了既丰富的音乐史料,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尤其是关于乐器的绘图及释文,是研究古代乐器的珍贵资料。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碧鸡漫志》—南宋王灼。这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全书记述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发展,评论北宋词人的风格和流派,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词源》—南宋张炎,上卷论述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主要论述作词原则,是研究古代乐律及宋词音乐的重要参考书。
《唱论》—元代燕南芝庵撰,主要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兼及歌唱格调和节奏、宫调声情等,提出不少精辟见解,是我国古代关于歌唱艺术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述。
《琴史》—宋代朱长文,是人物传记式的琴学专著。
《唐会要·乐类》—北宋王溥,对研究唐代及少数民族音乐有重要史料价值。
《事林广记》—宋末元初陈元靓,保存史料对研究有重要价值。
京剧是板腔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腔调,以原板为基础,通过曲调、速度、节拍的变化,演化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象导板、回龙、慢板、二六、流水、摇板、散板等。除皮黄外,京剧还吸收了古代一些声腔,像昆腔、南梆子、四平调、吹腔、唢呐二黄、高拔子、银钮丝、花鼓调等,使京剧音乐更为丰富。
维吾尔--《木卡姆》;藏族—囊玛;纳西族—白沙细月
明清时期说唱:鼓词、子弟书、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弹词
古琴琴派:浙操徐门、虞山派、广陵派
琴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
明清时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