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融水县中稻稻曲病发生与防治
2012年融水县中稻稻曲病发生与防治
摘要 介绍融水县山区气候及稻曲病发生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稻曲病严重发生及流行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为当地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曲病;中稻;发生;防治;广西融水;2012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23-02
20多年来,稻曲病[(Ustilagnoidea virens(corke)Tak)]一直是融水县中稻生产的主要病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高产优质杂交稻感病品种(组合)增多,稻曲病危害中稻逐年加重。稻曲病危害水稻穗部谷粒,一般每穗病谷一至数粒,多的十几粒以上,造成病穗空秕粒增多,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1]。此外,稻曲病还污染粮食,造成米质变劣,人食粮食存在安全隐患,病稻谷饲喂动物还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出现致畸、致死的现象。2012年,融水县山区中稻稻曲病发生普遍,轻重不同,一些乡镇损失较严重,为了摸清各乡镇主要种植品种(组合)发病情况,分析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稻曲病防治提供依据,特对中稻稻曲病发生危害情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融水县山区气候概况
融水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柳州市北部,是南方9省(区)重点林业县之一,海拔2 018 m高的元宝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融水县辖20个乡(镇),其中17个为山区乡镇,水稻种植在海拔300~850 m的生态区域中,稻田四周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早晚雾多,露水大,昼夜温差大,8—9月大多年份阴雨日数多,与中稻大胎破口期至齐穗期相吻合,有效日照时数3~5 h,气温在20~30 ℃,该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常年饱和为90%~97%(融水县气象局资料)。山区水源充足,农田灌溉所用的水均属低温山泉水串灌,农民又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无法晒田,形成空气中适温高湿,加上日照少、光照短等气候因素,均成为引发稻曲病严重发生及流行的有利条件[2-3]。
2 稻曲病发生概况
全县山区稻曲病发生呈点多、区域广特点。不同海拔发生程度有差异,山区发病重于平原。融水县种植中稻面积常年保持在7 350 hm2左右。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面积5 000~6 500 hm2???发生面积占中稻面积的70%~90%,个别严重田块几乎无法收割,造成中稻粮食产量较大损失,粮食产量损失常年在10%~30%(2 630~9 450 t),直接经济损失在526万~1 890万元。
2012年中稻种植面积6 970 hm2,稻曲病不同程度发生面积有4 900 hm2,占中稻种植面积的70.30%,稻曲病发生严重的山区乡镇有杆洞乡、滚贝乡、白云乡、安太乡,局部严重田块病丛率93%、病穗率56.7%、病情指数6.27,其他山区乡(镇)发病地块病丛率75%,病穗率12.68%,病情指数4.97,低发生病丛率35.6%、病穗率3.33%、病情指数0.98。造成粮食损失645 kg/hm2,总计粮食损失3 160.5 t,直接经济损失在632.1万元。
3 稻曲病严重发生及流行的因素分析
3.1 发病和感病品种(组合)多
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山区中稻种植品种(组合)30多个(包括当地常规品种),在众多品种中以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杂交稻中又以高产优质品种(组合)发病受害最重。稻曲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关系密切,品种抗性不同发生程度有差异。2011—2012年据各乡镇调查,以中浙优系列品种(组合)、Y两优系列品种(组合)、宜香优系列品种(组合)等高产优质品种(组合)发生普遍严重,病丛率高达60%~93%,病穗率高达40%~90%以上。病原生理小种变异复杂、品种(组合)抗病能力减退,特别是优质稻谷。较抗病品种(组合)有Ⅱ优系列品种(组合)、汕优系列品种(组合)、特优系列品种(组合)、金优系列等品种(组合),病丛率33.33%~35.00%、病穗率4.25%~6.94%,病情指数1.19~1.90[4]。
3.2 气候条件与水稻大胎破口期至齐穗期和灌浆期相吻合[1]
稻曲病的发生流行与水稻抽穗前后一段时期的降雨日数和气温关系密切,据有关研究表明,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开始发病,病菌厚垣孢子萌发适宜湿度为85%~95%,适温为20~30 ℃,以25 ℃最为有利。在气温适宜,雨日、雨量多、日照少、光照短、田间相对温度大的适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病菌滋生繁殖较快,通过气流传播途径侵染稻穗谷粒,造成稻曲病蔓延,稻曲病一般发生较重,该病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2012年融水县山区乡(镇)调查(融水县气象局资料),8月11—31日雨日11 d,9月1—10日雨日6 d,出现连续阴雨天气,8月11日至9月10日有效日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