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维度:交通建设与政 治决策关系的纵向思考.docVIP

历史维度:交通建设与政 治决策关系的纵向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维度:交通建设与政 治决策关系的纵向思考

  历史维度:交通建设与政治决策关系的纵向思考 历史维度:交通建设与政治决策关系的纵向思考 秦之后,中国政治始终具有浓厚的中央集权色彩。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的渗透性一直在比较高的水平上,治理交通更是巩固统治的重要一环。与今天交通建设更加趋向于经济社会效益不同.长期以来,中国的交通与政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一、古代中国的交通与政治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具有优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属性(王子今,2009年)。早在西周时期,为巩固奴隶制,就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交通(崔成章,1995年)。秦代的车同轨、开驰道一系列交通建设,对于强化中央集权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汉代大部分承袭秦制,对于交通也是尤为重视,丝绸之路就是其中的典型。到了东汉时期,大规模建设交通活动奠定了唐代至近代交通网的基础(程霖,1991年)。《汉书》中的记载刺史工作时说到若非交通发达,亭传修整,则其往来当不至若是之易一也。这说明,依靠相对发达的交通系统,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相对更加容易,地方官吏的情况也可以更为及时地汇报给中央。   魏晋到南北朝这一时期,国家长期分裂,形成了北方陆路为主、南方水路为主的交通。再加之地理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大规模交通建设停滞。   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其中.隋唐大运河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虽然历史上对于隋唐运河建设出发点的观点有很大争议,但它所起到的政治意义则对在隋朝灭亡后几个朝代来说都是非凡的。隋唐时代的驿站制度承前启后,在扩大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上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加之统治者经营边疆的力度十分之大,这就要求必须在交通上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达到对于边疆的实际控制(刘希为,1990年)。交通建设在政治需要的促进下,发展迅速,为后来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的交通仍然是受政治需要驱动的。通过宋元明清时期对于云南出省道路和政治需要关系的研究,发现政治军事因素仍然是主要因素(方铁,2009年)。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海上交通则同秦汉的陆路、隋唐的驿站与漕运一起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宋元相对宽松的环境促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交通事业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这一时期的中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海外贸易为政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一些类似于海关的机构也建立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了政府管理结构。   明清时期采用了闭关锁国的方针。只有一些特殊的地区保留了海外贸易的权力。中央政府过度的集权措施和高压政策下,漕运作为支撑京城安全而不断得到修缮和维护,海上航运几乎被废止。郑和下西洋也是这期间屈指本文由收集整理可数的处于巨大政治目的驱动的一次活动。虽然,清代晚期发展了中国最早的交通事业。但是,由于政治上的极不稳定导致的国内局势的动荡,再加之国外势力的插手,交通事业的发展起起伏伏。很难取得巨大的突破。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与政治的关系   民国时期,铁路成为最重要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交通问题。由于此时之外法权的混乱和租界林立,实际上此时中国的主权已经千疮百孔。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交通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保卫铁路,或者说是保卫交通的自主权也是这一时期群众运动的焦点。京张铁路的建成,保障了京畿地区可以免于受制于国外的直接控制,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或科技意义。外国在对中国进行侵略时。在交通建设上往往进行大范围的索取。这也引起了统治者重视对于交通自主权的保护。政治上的无力,严重影响了全国性的交通建设的组织和动员力量。同时,一些地方的或者民间的建设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制于人力、物力的有限,而缺乏有力的政治决策支持,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步。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与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更是百废待兴。1876~1949年间,中国的铁路里程只有2.2万公里,1949年能够通车的只剩一半。毛泽东提出了铁路是先行官的知识,全国性的铁路修建运动开始展开。依靠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修建了一大批的铁路干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中,一次性向铁路追加了11万亿元的投入,可见交通在中央决策中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环境下,铁道部和交通部在整个政治组织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统一全国资源,指导交通事业的建设,几乎完全是政治在主导交通的格局。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些指令很好地反映出了这一格局。对内,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公路、铁路建设极大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在国际上,出于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可以保护本国利益,对外援建了一批交通项目作为主要的政治投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一些外交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由于政治环境的逐渐宽松、国家的大力扶持,交通事业长足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日渐完善。通航通车里程呈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