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规模专题zk.doc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规模专题zk.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规模专题zk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说明 万源市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8年12月 目 录 1.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现状 1 1.1 人口现状 1 1.2. 城镇化进程与特征 1 1.2.1 城镇化进程 1 1.2.2 城镇化现状特征 2 1.3 城市化进程与特征 3 1.3.1 城市化进程 3 1.3.2 城市化现状特征 4 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5 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5 2.2《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5 2.3《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确定的人口规模 5 2.4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5 3.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 3.1万源市市域总人口预测 6 3.1.1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7 3.1.2 经济相关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增长关系 7 3.1.3 综合预测市域总人口 9 3.2 万源市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9 3.2.1 城镇化水平法 9 3.2.2 综合增长率法 10 3.2.3 城镇化水平时间相关法 11 3.2.4 综合预测城镇人口 11 3.3 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1 3.3.1 城市化时间相关法 12 3.3.2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增长率关系 12 3.3.3 按照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 13 3.3.4 一元线性回归法 13 3.3.5综合预测城市人口 14 4. 万源市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15 4.1 万源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4.1.1 市域土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4.1.2 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4.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 17 4.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7 4.2.2 97年版《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7 4.2.3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18 4.3 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9 4.3.1市域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19 4.3.2 规划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21 4.3.3 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 32 概念界定 市域:是指万源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6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太平镇、白沙镇、青花镇、官渡镇行政辖区范围和沙滩镇、茶垭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43.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城市建设区,包含太平中心组团及白沙、官渡两个外围组团和青花循环经济发展区。 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2021—2050年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说明 1.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现状 1.1 人口现状 万源市2006年现状总人口57.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8万人,城镇化率24.2%;城市人口9.18万人,城市化水平16.0%。人口出生率7.9‰,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3.7‰。 万源市人口现状特征表现为: (1)地大、人少,人口密度低 2006年,万源市全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141人,从纵向看,大大低于达州市全市每平方公里390人,同时也低于四川省每平方公里180人的平均值,为四川省县级市中人口密度最低;横向来看,也低于大巴山地区宣汉县每平方公里282人,大竹县每平方公里518人,渠县每平方公里697人等邻近县。 (2)农业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 2006年,全市耕地面积29381公顷,人均耕地0.77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的平均水平。 (3)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外向性转移特征明显 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少,造就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吸引力,吸纳了万源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2. 城镇化进程与特征 1.2.1 城镇化进程 建国以来,市城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50年1990年,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快城镇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二阶段,即19--2006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处于城镇化开始发展阶段年均增长率为%到200年全市GDP达到亿元,是年的.4倍,城化水平从%增长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不全,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市区建筑拥挤、混乱交通城市建设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着全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建制镇大多数缺少市场设施简陋、沿街为市的现象仍相当普遍。有城镇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缺乏活力和经济实力 2001 54.64 6.34 11.6 2002 54.70 6.84 12.5 2003 54.95 7.44 13.6 2004 55.83 8.41 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