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和谐因素发展功用_中国文学论文.docVIP

家谱文化和谐因素发展功用_中国文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谱文化和谐因素发展功用_中国文学论文

家谱文化和谐因素发展功用_中国文学论文 中国文学论文 传统家谱记载了几千年世袭相传的生命图谱,留下了永远不了的根系血脉亲情,是极其珍贵的古文化遗产,记录了一个姓氏的世系关系及宗族文化,同时也记载一姓之渊源与历代迁徙经过,是一部家庭历史档案。同时,我国传统家谱中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等丰富文化内涵和史实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持的同时,也在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传统家谱中所包含的尊敬恭良的优质品质对睦族治乡和维护社会秩序仍起着积极的作用,需要大力弘扬。笔者就邵氏家谱为例,提炼其和谐因素,分析其在当代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功用。 1邵氏源流 考证相关姓氏史志的记载,邵姓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西南),后又封于燕,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后裔分散各地,相约以祖上原封地“召”为姓,其中居住在汝南、安阳一带者,在召字旁加“邑”,成为邵姓。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四个郡望: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西晋移治安平(今属河北);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移治平舆(今属河南);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1〕。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所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着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据统计,邵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大姓中居第83位〔2〕,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24%。分布很广,以江苏、东、甘肃、湖北、安徽、辽宁为主。 2邵氏家谱的修撰及内容《邵氏家谱》在清以前修撰三次,第一次是宋绍兴五年(1135年),由工部尚书谢钙撰写《题邵氏族谱序》。第二次是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由颍州陈伯康撰写《题邵氏宗谱序》。第三次是明正统九年(1444),其53世孙邵叔芳撰写《重修邵氏族谱述》。自清以来,邵氏后人又共有九次修普活动,前六次都是峄邑邵氏来完成。第一次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次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修于光绪元年(1875),四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五修于1991年。第九次修谱活动始于2009年7月,并于2010年8月完成。《邵氏家谱》家谱内容涉及宗族沿革、文化教育、政治和经济状况、祠庙修建,家谱名人、宗族灾难等,谱载《族规》以约束族人的行为规范,《康节夫子训世孝悌诗》以教化后人,《救荒策略》以备荒年之用,《伊洛书院记》以促后人要敏而好学,《大事件》记载邵氏宗族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便后人铭记,《恢弘宋儒康节邵夫子安乐窝记》和《重修邵康节夫子安乐窝祠堂记》以睦族亲友之用,《邵司李黄公崇尚理学去思碑记》和《勅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碑记》以促后人建功立业,《移建康节邵夫子安乐窝祠堂记》和《题安乐窝》记载自然灾难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渴望。此外还有墓碑序,世系,且世系中又详实记载世代、姓、名、字、号、官位、婚配、子况、播迁、人物传记等。 3邵氏家谱中的和谐因素在当代社会的促进作用《邵氏家谱》中存在着和谐因素,总体把握其中的积极因素,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和谐因素融入到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对于和谐社会内容和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做了六个方面的界定,其可分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笔者借助这六个方面,并结合《邵氏家谱》内容中的和谐因素,进行分析。 3.1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民主法制的促进邵氏家谱自宋绍兴五年(1135),第一次撰修家谱后,每修一次家谱,都会对以前的《族规》进行适当的修改,这些也凝聚了整个邵氏宗族的智慧和思想。《族规》作为邵氏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