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山东大学课程中心3.0.pptVIP

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山东大学课程中心3.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山东大学课程中心3.0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专题五 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祆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四、会昌灭佛对三夷教的影响 在西方文明史上,中古指的是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的欧洲历史。中古时代的开始,标示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在中国,中古指的是: ①“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之一,较晚的古代,次于上古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②指封建社会时代。    ③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大篆(古文、大篆、小篆)。 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景教又称波斯经教,大秦教,是中国唐代对基督教中的聂斯脱利派的称呼。景教产生于公元5世纪,在唐代传入中国并一度颇为兴盛,在唐后期的武宗会昌灭佛中受牵连而遭禁。 唐朝初年,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以景教命名,意为“光明”。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准许在长安建起第一所大秦寺。“大秦”是唐代中国对罗马的称呼。 聂斯脱利派 古代基督教派别。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托利(约380~451)所创。 428年聂斯托利抨击阿里乌的一位论,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说。他否认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结合为一个本体,认为是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故玛丽亚只是作为人的耶稣之母,而非作为神的基督之母。他因主张基督具有两个不同的位格而被斥为异端。431年受到以弗所公会议绝罚,被革职流放。其追随者向东逃亡,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等地传播。 7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长安。他拜谒了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景教。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 景教传播的特点 首先,入唐后积极谋求官方认可。《景教碑》的记述表明从唐太宗到立碑时的唐德宗,历代最高统治者除武则天外,几乎都对景教表示好感。 其次,景教入华后一定程度上奉行“本土化”政策。如“景教”这个译名就充分体现既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又要昭示景教本来面目的用意。此外,景教徒一开始就重视翻译景教经典,以为面向整个中国社会传教打下良好的基础。唐代所进呈的汉文景教经典曾达35种。在译经和传教活动中,也借助许多佛道名词和儒道思想的表述形式,在其经典中加入大量的忠君和孝道的内容。 二、祆(xian)教在中国的传播 祆教,在中国史籍中又称为火祆教、因其教徒要建立火坛祭祀圣火,又被称为“拜火教”。传统上认为是对源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的称呼。 祆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今天虽早已在中国消失,但自南北朝之前传入中国直到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时被取缔,它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五个多世纪,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与后来的民俗文化都产生了可见的影响。 祆教是典型的二元论宗教,以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为主要经典。主要教义可概括为善恶两宗。最高神为玛兹达,是智慧之神,也是世界善事之主宰,他代表火、光明、创造、生活。与之相对的恶神是曼纽,代表黑暗、污浊、破坏、死亡。二神以九千年为期,进行了一场善恶的较量,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玛兹达创造了天国及火、气、水、土四大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天空、江河、大地、植物、动物和人类,整个世界处于美好、光明、祥和之中。 第二个阶段,曼纽率众妖魔侵入光明世界,在玛兹达与之斗争的过程中,曼纽给人间带来了贫穷、疾病、虚伪、奸诈等一切灾难,为害世间万物。 第三个阶段,玛兹达为拯救世界,派琐罗亚斯德下凡,广泛传播自己的教义,引导人们走向正途,使世界变得真诚、纯洁和繁荣,最后彻底战胜曼纽。 九千年结束以后,整个世界将被洪水般的熔铁所覆盖,善者的灵魂将升入光明、美好的天国,而恶者的灵魂将跌落于阴森可怖的地狱。那时,一切丑恶和污秽将被清除殆尽,整个世界将焕然一新,恢复原来的纯洁和光明。 祆教传入中国后的变化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规定,教徒死后,要把死者放在鸟兽出没的山顶上,让狗噬鸟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