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第4节世界各国的新闻传媒.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学论第4节世界各国的新闻传媒

* * 插曲1:意大利女记者斯格雷纳: 我是记者,与性别无关 美国有线电视公司(CNN)一名男记者曾对斯格雷纳的工作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战场上的男记者们忙于追逐总统和将军时,女记者们却能将视角伸向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女记者用女性的眼光来看世界。而她们的眼光,又回馈给世界一种细腻。   斯格雷纳工作的《宣言报》的编辑们也这样评价他们的这位冲在最前线的同事:“由于她的努力工作,我们才可以透过由少数当权者所控制的信息壁垒,了解到许多战争冲突的真相。由于她的努力工作,我们才可以知道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现状,知道他们对于自由及公正的渴望。由于她的努力工作,我们才可以和中东国家建立直接的联系,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反抗所有的压迫。” 图上:2004年4月8日,三名日本人在伊拉克遭到自称为“战士旅”的组织的绑架。上图为《朝日新闻》摄影记者32岁的郡山总一郎的护照;右图为在伊拉克遭武装组织绑架后获释的日本摄影记者郡山总一郎和自由撰稿人今井纪明4月30日下午召开了获释后的首个记者招待会,详细讲述了他们被绑架的经历。 插曲2:两位战地摄影记者的三句话 —— “我只是手受伤,没什么大碍。你是摄影记者,你的工作就是拍照,就算我死了也顾不上了。” (一天,著名战地摄影记者Q.Sakamaki他的“徒弟”郡山总一郎在加沙遇上大规模巴人示威,以军开枪镇压,五死多伤,Q的手臂也中了弹,血流如注。正当郡山想放下相机送Q到医院时,他说了这段话。) —— “有钱是好,但我是摄影记者,不是教授。” (传媒经常来预约采访,许多记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大学都争着请郡山去演讲,讲伊拉克人质问题,像个教授一样。天天都不得安宁,虽然讲述绑架经历收入颇丰,两个小时就能挣500美元,最高纪录是一天3000美元,但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生活。) ——“在我四岁时,沉迷赌博的父亲为避债离家出走,二十多年音讯全无。我不能让孩子没有父亲。将来如果妻子生了小孩,我可能为照顾孩子而不再摄影,回去当个货车司机。” (郡山爱小孩,他很希望能和新太太生小孩,并准备为小孩放弃摄影记者的事业。) 来源: 《与曾遭绑架的日本记者同行》 《外滩画报》2004年10月9日 插曲3:战地摄影师尼尔.奎度 利比里亚突发事件类 (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组照一等奖) 作者:No?l Quidu 咖玛图片社法国总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节—世界各国的新闻传媒 (共性、所有制、双重属性等) 本节提要 一、新闻传媒的共性 二、新闻传媒的所有制 三、新闻传媒的双重属性 四、新闻传媒的类别 五、世界各国的新闻业(略) 视频1:BBC50年/NHK“激流中国”节目片段 一、新闻传媒的共性 1、定义 (1)新闻传媒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2)新闻传媒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2、特征 (1)新闻传播为主 (2)专门化活动 (3)开放性: 公共平台 (4)影响力: 非强制性,来自于舆论 图为新浪网新闻中心 二、新闻传媒的所有制 世界各国存在三种形式 ——私有制 ——公有制 ——国有制 1、私有制:市场导向 权力: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内容:新闻为主,重视受众需要 目的:赢利是基本方针,兼顾社会责任 收入:广告,发行 立场:多数都有财团的支撑,如洛克菲勒等,因此 不同程度地代表财团的利益 关系:与政府相对独立,对政府有一定监督力度 代表:美国的多数报纸、电台和电视台 个案:美国《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属于的苏兹贝格家族,相似的还有属于格雷厄姆家族的《华盛顿邮报》和钱德勒家族的《洛杉矶时报》。 《纽约时报》小史 ——1851年9月18日 ,雷蒙德(Henry Raymond)创办的《纽约每日时报》(New York Daily Times)第一期问世。雷蒙德去世后,《纽约时报》开始走下坡路。到1896年,欠下30万美元的债务,发行量跌至9000份。 —— 1896年,奥克斯(Adloph S.Ochs)战战兢兢来到JP·摩根面前,渴望金融巨子借他5万美元收购《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奥克斯在100年前就提出了自己的媒介隽语:刊印一切适于刊印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 ——在美国的精英媒介中,《纽约时报》号称是“政治精英的内部刊物”,国务院、国会、各国大使馆和社会团体都依赖它来建立普遍性的参考框架。被西方人誉为是“权力机构的圣经”和“档案记录报”(newspaper of record)。 ——2003年5月11日,美国《纽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