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义新增4.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义新增4

2、政治—高度集权的政治建设模式 国家权力集中于个人—集权 总书记 书记处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部长会议) 党领导苏维埃 俄共布全国代表大会(常委会) 政治局 在1941年以后,斯大林集党的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政府)、国防委员会主席于一身,独掌党政军大权。 四-1、斯大林模式评析 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严重分歧和激烈争论,在争论中确立了斯大林在理论上的指导地位。经过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斯大林模式得以形成。 1936年通过的新宪法,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进入运转期。该模式经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为保卫世界和平,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战后苏联的恢复重建起了重大作用。 为了总结苏联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指导思想,并向全世界推广斯大林模式,苏联在1952年开展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讨论。斯大林先后四次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意见,这些意见汇集在他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形态。 四-1、斯大式模式的评价 如何评价:客观环境;要解决什么问题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这个模式在经济体制上的特征是高度集中,在政治体制上的特征是高度集权。 四-2、斯大式模式的评价 积极意义: 苏联模式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特定部门和特定地区,迅速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因此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并曾经取得过轰动世界的成就: 第一,在经济上这种模式使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引人注目的成就,使俄国这个欧洲最为落后的国家之一,在短短的时间里变成国民生产总值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打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29-1937年,苏联工业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向前发展,同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3%。 第二,在军事上,苏联集中人力、物力发展重工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否则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将极有可能与现在很不相同。 第三,在体制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尝试曾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西方国家走向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总之,这种发展模式曾为苏联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绝对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动员基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这种模式被当作后起而又成功地走向现代化的典范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样板而广泛发生影响。 存在的问题: 经济上:增长(生产力)—人的劳动的积极性—劳动的异化,束缚和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使整个经济缺乏活力和动力。 单一的所有制形式阻碍生产力发展 高度计划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重视重工业影响民众生活 政治上:政权稳定—人与政权异化—信任危机(民主流于形式),其弊病是集权过多,民主不足,以至于造成破坏法制、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等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现象: 国家极权导致的国家权力的无处不在,机构膨胀。 不受控制的个人集权导致滥用权力,漠视法律。特权阶层:社会基础:服从上级、从现有体制中得利的阶层 教条主义:思想基础 我在万恶的机器面前无能为力,这台机器居然使用了中世纪的办法,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大量炮制有组织的谎言,他们这些行动非常果断及自信。 致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的信-1 30年代的“大清洗”:“根据最谨慎的估计,1936-1939年受迫害的政治犯不少于四五百万,其中至少50万人被很快处决”,1934年联共布十七大代表1966人,有1108人因反革命罪被捕;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有98人被捕、处决;几乎所有的州委书记都被消灭。 总之,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问题更多,这一模式有过重大的历史贡献,也存在严重的缺陷。这在斯大林去世后,给苏联留下的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受到巨大创伤的、病态的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与战争和备战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积极作用逐步耗尽,成为一种低效益、高成本、高浪费的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粗放发展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体制的潜力也逐步耗尽。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终于导致其衰败。 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各国由对该模式的照搬转变为改造更新。苏联、东欧各国背弃社会主义原则改造更新斯大林模式,导致失败;中国、古巴等国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改造更新斯大林模式,探索了适合本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模式。 苏联领导人对苏联模式的问题是有认识的,从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的20年间,苏共领导人也认识到改革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改革步入误区,苏联社会主义进入长期停滞状态,使苏联没有及时从根本上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