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研究进展》ppt课件(吉林大学孙教授).ppt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研究进展》ppt课件(吉林大学孙教授).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研究进展》ppt课件(吉林大学孙教授)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金矿床中十分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成矿理论研究方面也是二十多年来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矿床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有关专家 在1983年举办了“角砾岩和成矿作用:地质产状和成因(Brecci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Geologic Occerrence and Genesis)”讨论会,作为讨论会的成果,美国《经济地质》出版了角砾岩型矿床专集(A Special Devoted to Ore—Hosted Breccias ,1985, Vol .60,No .6);1992年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矿床组的论文多数是关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方面的;我国原国家黄金管理局也于1999年召开了“隐爆角砾岩及相关金矿床”研讨会;2003年8月底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矿床地质大会(Society for Geology Applied to Mineral Deposits)上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有关的论文达36篇。这期间,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相继被推出。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之所以发展这样快,主要与下列背景有关: (1)80年代以来发现的十几个超大型金矿床中,超过一半是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有关的,直到最近还有发现。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Ladolam金矿(Au1300t),Porgera金矿(Au:560t),秘鲁Yanacocha金银矿(Au:1200t,Ag:10850t),斐济Emperor金矿(Au:310t),阿根廷的Veladero金矿(Au:400t,Ag:6700t),印尼的Kelian金矿(Au:240t),美国的Cripple Creek 金矿(Au:700t),我国的紫金山金铜矿(Au200t),黑龙江团结沟金矿(Au近100t),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Au30t),内蒙陈家杖子金多金属矿等; (2)该类金矿具有规模较大、伴生组分多、矿化集中、延伸大、埋藏浅、易采易选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3)金银价格稳中有升及冶炼技术的提高,使一些低品位的矿石能够利用(目前金的分析技术已达到10-9级)。 虽然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已成为我国金矿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与国外同类型金矿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资源量上仍有很大差距。对比研究表明,中国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利于形成这类金矿床。我国东部环太平洋带、青藏—三江、北部天山—蒙古—兴安,秦—祁—昆成矿带等均具有形成该类型金矿的有利条件,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重点地区,因此,深入研究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因、成矿机制、系统分析角砾岩型金矿赋矿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指导该类型金矿勘查具有实际意义。 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一般特征及分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epithermal deposits)最初由林格伦(1933)将其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类矿床。但现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在找矿和矿床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类矿床。对这类矿床的称谓较多,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中称其为火山岩型或火山热液型金矿,但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后来国际上把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称为热泉型金矿,这种叫法一度很流行,目前虽然仍有人使用,但已经不很普遍。直到Heald等(1987)划分出了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两种类型,在国内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Hendenquist(1994)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两个亚类:一类是高硫化型(high 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 Heald等(1987)划分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另一类为低硫化型(low 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上述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虽然Heald等的分类曾在矿床学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际上已经更多是应用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这类术语。其主要特征见表1。 三.成矿条件 1.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环境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形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