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的规律-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分析.ppt

商不变的规律-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不变的规律-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顺河小学:张华超 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通过学习,对小学数学推理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我想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具体课例说一说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首先回顾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推理能力方面的描述:“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由于学生基础一般,我把教学时间安排成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从合情推理的角度教学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规律;只要学生能用个性的语言进行比较清楚的描述即可。第2课时在前者基础之上主要是对商不变的规律定义成立条件描述的分析与应用,尤其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利用第1课时得出的规律进行逻辑推理计算,也就是演绎推理。 关于商不变的规律,在此之前我的教学设计思路经历两次变化:①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从已有数据中的事实出发推断某些结果(并对得到的猜想和规律加以验证);②构建模型-建立数感并培养运算能力(复习旧知,引入数扩展的过程为接下来学习铺垫)-进行数据分析-从已有数据中的事实出发推断某些结果-验证与应用(强调独立思考与学会思考)。 两次构建模型: 这是北师大版教材上的模型,也是我第一次想要建的。教研组讨论后认为优点是能较好体现“同时乘或除”一个相同的数,但是对数的扩展体现不是太好,到四年级学过 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学生总结出“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整十数、整数或自然数的”。哪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思路主要放在数感的培养上,数的扩展如何能自然融入教学活动中呢?将小数、分数融入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 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短、教学环节操作简单是我们教学目标的最高追求。而如果教学只是为了追求获取一组定理、定义或规律的话,那么学生数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强调独立思考与学会思考的科学态度就更加重要了。要不然单就获取的这一简单有限数据,虽记住了这一商不变的规律,也仅仅是一组干瘪的数据而已。 为何增加“建立数感并培养运算能力”这一教学环节? 为何把验证与应用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分析 数据链的获取与推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离不开数据链的完整获取,而如果能设法转化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链,学生就能对它的理解更深掌握更好运用更灵活。 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而不是参观推理流水线。学生的思维惰性是造成遇到问题就思维模糊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就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并能反馈到教学设计中来,不能使教学的主要环节脱节,并造成机械性的思维习惯,由参与推理变成参观推理。 多使用“算理”+“图示”+“事理”,多渠道地促进理解与表达。在民主的氛围中铺设多种情境,提供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个性的语言进行比较清楚的描述即可,不要过于强调与已知结论的“一致性”。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