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氏杆菌病课件_8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infections abortion,Undulant fever 一.概念: 本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马例外,一般均为隐性感染,为血检阳性),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畜。 各种动物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临床上主要以流产、生殖器和胎膜发炎,不育及各种组织局部病状为特征。 历史 这个病存在很早,因人饮用病羊乳而患病,病人发热,因而称为马尔他热,又叫波浪热。 英国医生Bruce1889在地中海马尔他岛从发热患脾脏分离出羊布氏杆菌。 丹麦Bang(班格氏,女, 1887)从牛流产胎儿中分离出牛流产布菌(又称班格氏杆菌); Traum(1914)从猪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出猪布病。(Meytr等1920建议将统统归划为布氏杆菌属) 疫情分析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我国东北、西北、内蒙曾一度流行,从布病流行地区分离到的布菌多属羊型(占79.1%)。其次为牛型(12.27%) 近年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得以控制,我国却逐年上升。疫情影响区域呈扩散趋势,防控形势严峻。2009年,我国报告布病发病37104人,超过2008年报告数的33.63%。布病发病县数由1999年的127个,增加到2008年的763个,10年间发病县数增加了5倍多。历史上没有或几十年无布病的省份近年也发现了病例。 今年4月,全国共报告布病4625例,报告发病数高居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第六位,并有1人死亡。 我国布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羊、牛等家畜,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及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布病疫情抬头的主要原因: 一是牲畜市场交易频繁,牲畜流动性大,给布病传播带来机会。 二是产地、市场、流通方面的检疫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检疫设卡被取消,加之免疫、检疫、捕杀措施执行不利,使布病病畜得不到妥善处理,造成疫源扩散。 三是基层兽医队伍不稳定,有些省、区的乡镇兽医站人散网破,防检疫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防治布病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一些农牧民和商贩不懂预防布病知识,使人畜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五是防治布病经费不足,病畜难以浦杀,疫源再次扩散。 二.Etiology:Brucella 1.形态:本菌为短杆菌,无芽胞和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柯兹洛夫斯基氏法染色,布氏菌染成红色,背景及其它菌染成兰色; 各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无明显差异(但生物学性状和抗原性不同), 2. 形态(Structure) 短杆菌(short rods) about 0.6 to 1.5 μm by 0.5-0.7 μm. 无芽胞(non-spore-forming ) 无鞭毛( non-flagella non-mobile ) 无荚膜(non- capsules) 革兰氏染色阴性Gram-negative 常用柯兹洛夫斯基氏法染色,布氏菌染成红色,背景及其它杂菌染成蓝色。 Brucella abortus slide An impression smear of tissue from an aborted foetus in which the large purple stained objects are mammalian cells and the smaller, lighter gram negative cells are the brucellae. 布氏菌的生物型 Br.melitensis 马尔他布氏菌 又称羊型 3个 Br.abortus 流产布氏菌 又称牛型 8个 Br.suis 猪布氏菌 5个 犬布氏菌(Br.canis) 林鼠布氏菌(neotomae) 各1 绵羊布氏菌(Br.ovis) 2. 培养: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佳,多置于肝汤、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有些菌株生长需要吐温40,牛型布菌和绵羊型布菌初分离时需要在10%CO2环境中生长; 抗原性 4.抵抗力: 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4-40日,干燥的胎膜中甚至存活更长时间,咸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但对湿热和消毒剂较敏感。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以感染的妊娠母畜最危险,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布菌随胎儿、羊水、胎衣排出污染周围环境,流产后在3年内阴道分泌物仍带菌,乳汁及感染公畜的精液中也含有布氏菌,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还可经交配、损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道; (吸血昆虫)可以传播本病。 3.易感动物: 范围很广,主要有羊、牛、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