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
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
2011年11月15日
栾春生
基本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伦理环境、文化环境等。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包括有机物的各组成因素和无机物的各组成因素,如大气、水、动植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其中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
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1、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2、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
3、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
一、空气质量与心理
(一)气温:火冒三丈”、“怒火中烧”、“心烦气躁”等都表明暴力与气温升高有关(研究1)
(二)空气污染
研究1
安德森夫妇等(Anderson Anderson et al.,2000)对气温与情绪、信念关系的研究发现,有三个因素(警觉和能量水平,敌意和愤怒的感受,攻击性和暴力行为)对气温变化的情绪效应有影响。他们认为,在高温条件下人们提高了对愤怒和敌意的感知,降低了警觉和能量水平,从而增加了攻击和暴力行为,而低温的情况则与高温有相反的效应。
研究缺陷: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因为在高温导致攻击行为的研究中,其他导致攻击行为的因素如本能、挫折、道德水平低下等往往没有加以排除,因此这类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澄清。
二、噪声与心理
噪声(noise)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无组织的、不定型的听觉刺激.(研究2)
有三个维度:强度、可判断性、可控性。
测量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是物理的测量。一般交谈时的音强约为60分贝,马路上的音强为80分贝,而摇滚乐队发出的声音通常为120~140分贝。当音强达到100分贝时,就会使听觉神经产生痛感。
研究2
1、对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如靠近火车轨道或高速公路)人们认知行为的研究(Lepore,1997)表明,长期的噪声使许多人试图将注意力从噪声转移到与认知任务有关的任务上,也就是说对噪声充耳不闻,以此来减轻噪声所造成的应激。
2、噪声长期伤害着学校里的学生。试图转移对噪声注意的儿童可能会造成一般性的认知障碍,导致他们难以辨别哪些声音要注意,哪些要摒弃(Cohen,Evans,Stokols Kuantz,1986)。有些学生学习能力低、挫折容忍力低和不愿帮助他人,可能与噪声造成的损害有关。
3、噪声会降低工厂工人的效率,工作中常常失误。
4、噪声还会引起多种疾病。在高噪声条件下会经常出现像溃疡等肠胃病、血管收缩、高血压、儿茶酚胺升高(肾上腺的和非肾上腺的)等病症。
5、噪声还会扭曲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可能导致对他人的攻击行为。
三、社会密度
当今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住在城市里的人们经常有人满为患之感。对于这种现象的分析,通常用社会密度和拥挤这两个术语来讨论。
社会密度(social density)指在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所拥有的人数,可以按每平方米的人数来计算。
拥挤(crowding)是一种感到空间不够大的主观感受。
高社会密度会提高唤醒水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增多,肾上腺素增加),但不一定是不舒服的。
而当我们说感到拥挤时,一定是在抱怨空间不够大,大多感到不舒服。拥挤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个体心情愉快时,拥挤会产生正面情绪。例如,在房子里开舞会的一大堆人会觉得兴致很高;看台上挤在一起的人欢呼,情绪特别高涨。
社会密度、拥挤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高社会密度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社会密度容易使我们感到空间太小,产生拥挤感。
(2)高社会密度能产生过度刺激,导致感觉超载,令人烦恼。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低强度刺激的人来说,会产生更多的心烦意乱。
(3)高社会密度可能会使人们感到自由选择受到限制,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导致愤怒与攻击行为。
(4)高社会密度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拥挤归因误差(crowding attribution error),即当人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其他人时拥挤感少一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其他人时就感到特别拥挤。
研究热点一
应对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破坏我们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破坏,可能是逐渐发生,也可能是突然产生的。例如气温升高,我们就必须加以调整以恢复平衡状态。虽然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但通常,当我们知觉到环境污染的压力,认为难受时,接着会发生对这种难受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如害怕、生气、不安全感、郁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doc VIP
- 人文关怀的护理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基于Unity3D C#语言的防范疫情的游戏设计与制作.doc VIP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x VIP
- 智能电气设计EPLAN 第2版 课件 项目五 任务三 热过载继电器部件制作.pptx
- 梅特勒pH计FE28说明书.pdf VIP
-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_第三章_第四纪基本问题_3-第四纪气候分解.ppt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VIP
- 《中等数学增刊1-2018》.doc VIP
- 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