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焊接安全培之职业病危害
焊接与切割安全教育培训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这些职业危害给从业人员带来各种职业病.许多职业病严重损害从业人员的健康及劳动能力,其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给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一)、职业有害因素的主要种类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是指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废气、废水和废渣等,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的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4)不良工作体位(姿势)。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厂房矮小、狭窄。 (2)车间布局不合理。噪音较大工作 、有毒、 粉尘工序安排在低洼处 (3)通风。缺乏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 (4)照明。采光不符合卫生要求 (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6)安全防护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职业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当有害作用不大时,人体的反应仍处于生理变化范围以内。若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则可能产生由轻到重的后果。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三、职业病的种类 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具体有: 1、尘肺 包括: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2. 职业放射性疾病 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3.职业中毒 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急性中毒等56种。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a.出现职业特征 有害因素引起身体的外表改变,称为职业特征,皮肤色素沉着、起老茧子。 b. 抗病能力下降 有害因素极可能引起人体内发生暂时性的机能改变或者出现人体抵抗力下降,较一般人群更容易患某些疾病。 c.引发职业病 d.物理因素所所致职业病 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手臂振动病等5种。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F、职业性皮肤病 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 g、职业性眼病 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 H、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包括:噪声聋、铬鼻病菌、牙酸蚀病3种。 i、职业性肿瘤 包括: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焦炉工人肺癌。 J、其它职业病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四)、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病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1、诊断依据 (1)职业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劳动现场调查 2、诊断方法 对从病史、职业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现场调查中取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不能单纯依靠某一方的情况而轻易做出诊断。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五)、预防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一般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 2、组织措施 3、职业卫生技术措施 4、职业卫生保健措施 5、对卫生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产品_解决方案概述]华为FusionAccess桌面云解决方案6.2概述.pdf VIP
- 《华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概率论》.ppt VIP
- 图集规范-浙江图集-2010浙G22管桩.pdf VIP
- 中建八局高大模板施工标准化图册(盘扣架脚手架)2024年 .pdf VIP
- 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Mogas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构造特点.docx VIP
- 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OCR).pdf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