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湖地区生态保护措施探讨
洪湖地区生态保护措施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洪湖的形成与环境演变历程,提出了洪湖保护的一些对策,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
关键词:洪湖;生态保护;措施
洪湖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泊,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水域辽阔,水质清澈,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但如今洪湖的生态环境已显著恶化,面临着水域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污染日趋严重、水生生物锐减、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1]。
1 洪湖的生态环境特征
1.1 基本概况
洪湖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跨湖北省东南部洪湖、监利二市(县),处于江汉平原四湖水系尾端,是长江和汉水支流东荆河之间的洼地壅塞湖。总面积为41412.069 hm2,其中洪湖湖泊水域30703 hm2、滩地、沼泽面积6452 hm2、池塘面积2336 hm2、其它面积1921.069 hm2[2],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洪湖在水文特征上有众水所归之势,汇水区内地面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人湖,并经若干涵闸与长江相通,实现洪湖水量的调蓄。此外,洪湖还兼具供水、灌溉、湿地生物栖息地、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3]。
1.2 主要自然环境
洪湖位于北亚热带中纬度南缘,季风气候明显,降水丰沛,地表径流、地下水、过境客水十分丰富。洪湖全年降水不均,4~10月份降水占全年77%左右,而每年5~10月份洽是长江汛期,江水顶托,水流不畅,很容易形成外洪内涝 [4]。
洪湖植被区划属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湖滨到湖心,依次出现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类型。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生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已知有各种植物472种21变种和1变型种。隶属116科303属。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有44科81属158种5变种;浮游植物有7门77属280种。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水杉、银杏、水蔽、野莲、野菱等10种[5]。
洪湖的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区系组成表现出过渡性特点,南北物种兼具,东洋界物种占优势。已知脊椎动物32目73科221种,其中鱼类7目18科57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7科12种;鸟类16目38科138种;兽类6目7科13种。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有21种,其中I级6种,11级巧种,列人国家保护、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31种,列人中日两国政府保护协定有68种,列人中澳两国政府保护协定的有16种。洪湖是多种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各类水禽在100万只以上。
2 洪湖的生态环境演变
洪湖及湖周沉积物测年结果表明:洪湖形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后沉积过程和面积发生过较大变化,早期以静水湖泊沉积为主。2500~900多年前,洪湖一直是两个分开的小湖泊。900~960前,洪湖已经普遍沼泽化了,其间有过短期间断,后又重新出现。宋代(公元960~1279年)文献记载洪湖呈现“瑕苇弥望”的沼泽景观。沼泽层之上为灰褐色和黄褐色现代湖泊沉积层,普遍分布于整个洪湖及周围农田的土壤层上部。
在沼泽发育过程中,有过短时期的间断,湖泊又曾出现过。距今400多年前,洪湖迅速扩展,东部和西部连接成片,达到了鼎盛时期。19世纪之前,洪湖的面积“不及现代的五分之一”,其迅速扩大系18、19世纪末的事,其原因是“长堤围阻,水未能消”,至“道光十九年洪湖诸垸陷殆尽”。洪湖地区地势低洼,为四湖流域最下端,三面临水,分别由长江、河水和东荆河环绕,经常形成外洪内涝,成为长江中游地区名符其实的“水袋子”。
建国以来,湖区人口和经济不断发展,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为了解决湖区人口的粮食问题和缓解洪湖水患之苦,人们在湖区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活动,并且大修水利设施,建成了洪湖隔堤、螺山电排河、新滩节制闸等。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筑堤建垸和兴修水利严重地改变洪湖湖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导致了洪湖湖泊湿地面积锐减。
3 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完善立法
虽然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湿地保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措施,如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湖北省于2005年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升格为正县级单位,业务上直接接受省林业局的领导[6],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强制力与当前湿地保护的严峻形势还不适应,难以保障湿地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 宣传教育
人们的思想意识、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