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电力建设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doc

作业:电力建设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电力建设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电力建设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拟稿人:*** 安全工程专业04-1班 **号 前言:?? 重大恶性工业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潜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在工厂内部,而且在相邻地区,对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都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重大危害的研究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或临时的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害物质,或多类危害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1]。   我国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能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备或设施[2]。实际上,重大危险源基本等同于国际上定义的“重大危害设施”。 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概况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设施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英国发生严重的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后,英国安全与卫生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1976年,ACMH首次提出了重大危险设施标准的建议书[3]。1979年,ACMH又提出了修改标准[4],临界量从极毒物质100g到一般易燃液体10000t不等。   1982年6月,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 Directive 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该法令列出了180种(类)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1996年12月,欧共体通过了82/501/EEC的修正件:“Council Directive 96/82/EC”,其中附表1列出了29种(类)物质及临界量,附表2列出了10类物质及临界量,临界量从极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150kg到极易燃液体50000t。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类别 物质特性 临界量(m3) 可燃液体 闪点<28 1000? 28℃≤闪点<60 2000 闪点≥60 5000 气体 可燃气体 1000 助燃气体 2000 毒性物质   1000 表2 库区(库)临界量表 ? 类 型 物 质 类 别 临界量(kg) 火炸药、 弹药库 起爆药 5000 猛炸药 20000 火药及烟火药 30000 毒性* 物质库 极度危害 5000 高度危害 20000 中度危害 30000 易燃、 易爆 物品库 液 体 闪点<28的液体 10000 28≤闪点<60的液体 20000 闪点≥60的液体 30000 气 体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10000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20000 助燃气体 20000 固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气体即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5000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000 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10000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10000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0000 不属于前一条的氧化剂 20000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20000 可燃固体 100000 注*:毒性物质类别参照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分类。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OECD Council Act (88) 84中也列出了20种重点控制的危害物质,临界量从毒物乙拌磷等的100kg到极易燃液体50000t。   1992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高度危害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PSM)标准,标准中提出了138种(类)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临界量标准最小值100磅,最大值为15000磅。随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颁布了《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标准,对危险源的确认作出了规定。   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编写了《重大事故控制实用手册》,1991年,又出版了《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临界量从极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150kg到极易燃液体50000t。   综观各国有关标准,虽然不是所有的国家,但绝大多数国家均是采用限定某种物质及其数量的方法,但是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有较大区别。这不仅取决于生产水平,又与各个标准的立足点有关。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可能需有一个特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