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发生动态监测研究.docVIP

梅州市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发生动态监测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州市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发生动态监测研究

梅州市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发生动态监测研究   摘要 开展了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的发生动态监测研究,通过性信息素在监测上的使用掌握小菜蛾的发生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主要为害高峰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2月上旬初至3月下旬末;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11月上旬初至12月上旬末。掌握了防治适期,摸索出一套适合梅州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蔬菜;小菜蛾;发生监测;防治;广东梅州   中图分类号 S433;S4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49-01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别名吊尸虫。目前,梅州市小菜蛾常年发生,且无好的技术来防治小菜蛾,为此,笔者引进性信息素,开展了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的发生动态监测,对指导防治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蔬菜小菜蛾在各地年发生世代差异较大。梅州市发生20代左右,成虫产卵期和寿命都长,故多代区世代重叠严重,此虫周年发生为害。越冬蛹多在4月天气转暖后开始羽化。越冬代成虫寿命可长达100 d,其他各代成虫寿命11~28 d。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1~2 d后产卵,产卵期可达10 d。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植株荫蔽处。黄昏后开始取食、交尾、产卵,午夜前后活动最盛,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集聚在一起,多产于寄主叶脉间凹陷处。每雌虫平均产卵约200粒。卵期3~11 d。幼虫期12~27 d。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2龄初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呈“天窗”状,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严重时仅剩网状叶脉。通常1龄食量仅占整个幼虫期食量的3%,2~3龄占19%,4龄占78%。幼虫活跃,遇惊扰即快速扭动、倒退、翻滚或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被害叶反面或枯叶、枯草上吐丝做薄茧,在茧内化蛹。蛹期5~15 d[1-4],平均9 d。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植株的荫蔽处,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因此,19:00—23:00是成虫趋光的高峰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梅县扶大镇铁炉桥村蔬菜种植区,设立2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666.67 m2,使用小菜蛾性诱芯(即性引诱剂)诱集成虫(观察点共放2个诱盆),监测???发生规律,预测防治适期。供试材料为小菜蛾性诱芯(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提供)、30 cm高的架子(盆放在田间与蔬菜可齐高)、直径30 cm的宽口盆、铁丝和洗衣粉。   1.2 试验方法   在大田每隔30 m左右设1个诱芯,即菜地约放15个/hm2诱芯,在宽盆口上方拴上铁丝,在铁丝上挂诱芯,使其位于盆中央,将盆放于架上,再往盆内注入洗衣粉水400倍液,水面与诱芯距离3 cm,在盆的水面口附近打3~4个出水孔(为了防止雨天盆内的水满将诱芯浸没),逐日检查并记录盆中所诱蛾量,每个月换1次诱芯,5 d换1次洗衣粉水。   2 结果与分析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统计每旬的诱蛾量,分析田间成虫消长规律,做出防治适期的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小菜蛾监测情况具体见表1、图1。   根据2011年诱蛾量作出预测结果:小菜蛾发生为害主要分春季为害高峰和秋季为害高峰。春季蛾高峰在2月上旬初至3月下旬末,高峰期2个诱盆共诱蛾量1 226头、日平均21.1头;据气象历史资料,梅县2月日平均气温是13.6 ℃、3月日平均气温是17.4 ℃,16 ℃下小菜蛾虫态发育历期分别是产卵前期5 d、卵期7.5 d、1龄幼虫6.5 d、2龄幼虫3.5 d、3龄幼虫6.5 d、4龄幼虫4.5 d、蛹期9.5 d,预测出春季蛾高峰后防治适期(3龄幼虫暴食期前)是高峰后22~23 d,即2月底至4月下旬初。   秋季蛾高峰在11月上旬初至12月上旬末,高峰期2个诱盆共诱蛾量1 553头、日平均38.8头。据气象历史资料梅县10月日平均气温是22.9 ℃、11月日平均气温是18.1 ℃,12月日平均气温是13.5 ℃,预测出秋季蛾高峰后防治适期是高峰后22~23 d,即11月下旬中至12月下旬。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性信息素在监测上的使用掌握小菜蛾的发生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主要为害高峰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2月上旬初至3月下旬末;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11月上旬初至12月上旬末。掌握了防治适期,摸索出一套适合梅县小菜蛾的防治方法。一是加强田间害虫发生动态的监测,适时用药防治。二是采用农业防治法。选用优良抗病蔬菜品种,适时播种,避开害虫发生的高峰期[5-9]。   三是引进小菜蛾性诱芯、瓜实蝇性引诱剂分别诱杀小菜蛾和瓜实蝇成虫。小菜蛾性诱芯制成诱集盆,在小菜蛾发生期放15个/hm2诱集盆,诱杀小菜蛾成虫;在瓜实蝇发生期6—8月,在苦瓜地挂45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