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州市贵池区早稻高产制约因子及配套栽培技术
池州市贵池区早稻高产制约因子及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 针对贵池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指出了制约贵池区早稻产量提高的因子,提出了早稻大面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区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稻;高产;制约因子;栽培技术;安徽池州;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39-02
贵池地处沿江江南,山、丘、圩都有,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合一年二熟或三熟,因此早稻在贵池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40%~45%,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5%~30%。但近几年频频出现的倒春寒天气,使各种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以及栽培管理上的技术含量不高,制约着早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低而不稳,徘徊在5 250 kg/hm2左右。为使贵池区的早稻再上新台阶,对制约早稻产量提高的因子进行分析,并提出配套栽培技术,以确保早稻产量达到6 750 kg/hm2以上。
1 制约早稻产量提高的因子
1.1 品种及气候因子
一是早稻常规品种老化、多而杂。尤其是有些农民连年留种或串换种子种植,致使品种抗性,生产性下降,生育期缩短,且库小、穗小、粒少,品质变差,单产低,而种性退化又决定难以高产、提质、增效[1]。二是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前期常因低温冷害造成烂秧、发僵或迟发。中期梅雨连绵,日照不足,影响幼穗发育造成颖花退化和秕谷增加。后期常因高温逼熟,粒重减轻,影响产量[2]。
1.2 栽培技术因子
早稻以传统落后育秧、移栽方式为主,秧苗素质差。常规品种以传统大播量、水育秧、人工移栽为主。不仅出秧率不高,浪费种子,且秧苗素质低,人工移栽生产效率低下,加大了人工投入成本[3]。加之大田栽培技术不到位,大部分早稻常规老品种存在移栽密度稀、基本苗少的现象。据多年多点调查,中下等土壤肥力,常规老品种一般栽秧30万~33万穴/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根/hm2。大部分农民不遵守早稻对温、光、水、热资源不同需求的规律,不适期追肥、防治病虫害;还存在一水到底浸灌现象。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降低了单产和效益。生产中滥施农用化学品,导致有害物质不同程度残留,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早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1 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
目前,当家品种大部分都是21世纪初引进的。由于提纯复壮工作跟不上,这些品种的丰产性都已严重下降。因此,必须对贵池区早稻品种尽快予以更新,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4]。目前,主要是推广中嘉早32、嘉兴8号、嘉育948、中嘉早17等品种,淘汰低产、低质、低效品种。
2.2 提高早稻育秧技术
由于贵池地区早稻播种期间,常常遭遇倒春寒袭扰,严重威胁早稻育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水播水育的育秧方式,坚持湿润育秧为主,大力推广地膜育秧,塑盘旱育样,在育秧技术上应把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2.2.1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贵池地区早稻适宜的播种期为:薄膜育秧以“春分”开始,露地育秧以3月底至4月初开始,油菜脚早播4月15日左右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还要看天气,一定要选择寒流尾浸种催芽,暖流头抢晴暖天气播种。根据播种期定品种,早播的应选用抗寒性较强的中、迟熟品种,油菜脚应选用中、迟熟品种。
2.2.2 精选种子催好芽。俗话说:“家里不坏芽,田里不烂秧。”催好芽,一是晒种、选种、药剂灭菌,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二是选用科学的催芽方法,如地窖催芽、蒸汽催芽等。三是加强管理,严防高温烧芽。催出的种芽要达到齐、匀、壮,无异味,芽长1/2粒米,根长1粒谷的标准[5]。
2.2.3 提高秧田质量。秧田要避风向阳,土质松软,肥力较好,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秧田要做到“平、光、净、软”,即灌浅水不见高低(地膜育秧墒面以龟背形为宜),表面光滑,无稻兜、杂草、青苔等,软、硬适中。
2.2.4 降低秧田播种量,培育壮秧。根据秧龄确定秧田合理播量。秧龄25~30 d,秧田播量为750~900 kg/hm2;秧龄30~35 d,秧田播量为600~750 kg/hm2;秧龄35~40 d;秧田播量为450~600 kg/hm2。壮秧的标准是茎呈扇骨叶宽挺,苗色青秀白根多,叶龄适宜带分蘖[6]。
2.2.5 正确选择育秧方式,做好秧田管理。湿润育秧的主要特点是,播种后塌谷盖灰,不见种子外露。播种后至现青前秧田晴天灌溉平沟水。遇大雨灌好护秧水,大雨过后及时放掉。现青拔秧,浅水勤灌不脱水。一定要防止晴天为湿润育秧、阴雨天变成水育秧的错误做法。防止地膜育秧“贴膏药”:一是盖膜前秧田要晾晒0.5~1.0 d,待表面稍干后盖膜;二是适当增厚隔离物(水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