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朽木”为宝“伯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朽木”为宝“伯乐”

变“朽木”为宝“伯乐”   这样那样的一根根一块块木头,在他的雕塑刀下,活木生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百年老树曾参天,身后根废几十年,罗东手下无弃物,捡来巧雕鹅戏蟾。”这是一件根雕作品雕成后老百姓写的一首打油诗。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的作品可以让你共鸣,让你沉思”、“他的作品可以让你脱俗,让你增值!”……每每听到如此赞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木班鲁根雕创作室的创始人罗东都感到莫大的鼓舞。   才能乍现   在中国北方新地标,营口鲅鱼圈开发区初见罗东,在他瘦高的外表下隐藏的是谦卑内敛、专研好学、悟性极强的秉性。   罗东从小成长在人杰地灵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岸边。绘画伴随他成长,中学时代他的处女作就以成人的标准发表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   为了圆自己一个军旅生涯的梦想,1990年,高中毕业后的罗东戎装来到湖北,并在部队报考参加了湖北工艺美术大专函授学习。这期间,正赶上全国第二届根艺展在湖北沙市举办,看到一件件用树根雕刻而成的艺术精品,他铭感五内。在大兴安岭林区罗东从小就跟木头打交道,那时烧的是木头、住的是木头房子、玩的木头刀枪。受爷爷、父亲木工传统影响玩具都是自己做,小人小马他也雕过不少。此时的罗东,创作激情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时值部队修建新营房打地基、操场上挖出好多树根丢弃在那里,罗东便对“废物”进行了二次利用:在树根料中选好材,加上自己的绘画技能,用刀刻制出好看的东西来,废物不就是有价值的艺术品吗。罗东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那时的他,无师自通,大胆设想,创新超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图纸自己画,缺工具自己做。然后除执勤站岗放哨外,用其余时间搞起了创作,废寝忘食,贪黑起早是经常的事。   当竭尽所能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仿佛一切的天时地利与人和,都被占尽。当第一批作品被罗东创作出来时,正好当地市委党校校长到部队考察调研,无意中发现了罗东雕刻的根雕作品又惊又喜,爱不释手“没想到部队还有这样的人才……”。作品当即被领导派员拿到沙市市委党校展示观赏并获得学习班学员的赞扬!紧接着市委、驻市武警支队双双推荐其作品参加了湖北省武警部队第六届书画工艺美术大奖赛。结果,他的根雕作品《青春旋律》《古代仕女》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获奖事迹还上了湖北《沙市日报》头版。   通过根雕技艺崭露头角,人们也许会猜想,退伍后的罗东应该也会以此一技之长过上富足的生活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多年后的他为了生计,更为了深入火热的生产生活第一线体验拉炼,一次偶然的机遇,罗东抛家舍业地辗转来到苏州做起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谈起这段“荒废”了的技艺经历时,罗东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从东北到湖北再到江南,我喜欢江南的水乡、园林、民居小镇。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正是‘歪打正着’,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工艺美术水平是中国最高的。没想到这段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经历,使我寻找到了传统木雕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点。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新。”说到这点,罗东对未来充满想象。   工作之余,他到处收集园林建筑上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美术方面的资料,电脑内存满了各种雕刻图片,夜晚一个人在工地板房里专研思考。当天快亮时,半睡半醒的罗东想到南方丰富的雕刻资源,品种繁多人才济济;而北方却如同空白一样雕刻品种少,人才奇缺没什么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创造自己的品牌做北方木雕的能人呢?“北木班鲁”四个字就这样在罗东脑海思想里产生了。   赋予灵魂的木雕   罗东和记者说起一件木雕趣事。八几年,双职工家庭父母上班忙都没时间管孩子,那时他家也一样。一次快过年时看到有送财神的,不是现在机制印刷品,属于自己刻印的那种很粗糙的画。十多岁的罗东看到后,灵机一动他也找来几块木板,画上财神爷、门神、灶王爷线描稿,用刀刻好后制成印版。然后,到外面买来纸张、墨等印成木刻画挨家大派送。虽然此经历没挣到什么钱,而且家里也不需要他来挣钱,但这却是罗东最早的木雕实践“作品”了。若干年后他到北京,在中戏舞美系宿舍见到老师孙家铨教授从大兴安岭拿回去的民间工艺品,被装到玻璃框中挂在墙上的正是自己当年的“杰作”……   如今,他把当年幸存下来的一块门神木雕版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证书放到一起时,这一路艰辛走过只有这位雕刻艺术家才能深深体会得到啊!   2012年,罗东决定放弃一切工作,专注从事他喜爱的木雕创作,并来到中国北方新地标城市一一辽宁营口市鲅鱼圈开发区,创立了自己的北木班鲁根雕创作室。   与罗东交流,“七分天然三分雕琢”时常挂在嘴边。每一个捧在手中的根材,罗东都视如珍宝,眉间紧上几分钟后,随后是嘴巴微微嘟起,不一会儿,眼神如一眼看出根的心意,会意一笑,这就是他找到感觉的一霎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