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河南济源济水一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河南济源济水一中

《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方案 赵瑞平 巩义市XX小学 《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方案 适用年级:五年级 活动背景: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五年级下册的活动主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的父母亲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热土,都怀着深刻真挚的感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家乡的了解还仅仅局限在家乡的美丽景观,干净整齐的城市面貌等这些外在的形象中,对家乡的历史、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名人故事等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细致的探讨。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近家乡人,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组织能力、创新合作的能力、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本质上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家乡,感受到家乡的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感受到家乡人民勤劳智慧,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巩并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上网和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及热爱之情,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及热爱之情播放“记忆中原——老家河南”的宣传片。复习回顾,同学们,让我们尝到了实践的快乐,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采访、拍摄相关照片,乐在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时不时有同学跑来告诉我活动中的快乐和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分小组交流一下,好吗?可以简要介绍一下你们的调查过程,着重介绍一下你们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可以是已经解决的也可以是还没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最后我有个小小要求:一组介绍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敬请提出来。 相机指导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感受家乡。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很高兴为大家服务。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导。 今天我带领大家来游玩浮戏山雪花洞。雪花洞是一个天然的大溶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堪称中原第一。大家请看…… 这么美丽的地下溶洞你们知道是怎么被发现的吗?发现雪花洞的第一人叫沈少卿,1963年他准备翻建自家房子挖地基时,无意间挖出了一个小窟窿,为使地基结实,他就把挖地基的土往小窟窿里填,结果怎么填也填不满,他感到很奇怪。后来他又找来一些人把枯草做成火把往洞里扔下去,发现下面非常大。他们就想法下到洞底,结果发现了这个美丽的雪花洞。请大家慢慢欣赏这里的美景吧!              康百万导游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赵梓言,大家可以叫我赵导,也可以叫我小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等人出逃。1901年,他们逃至巩义时已是山穷水尽,在这危难之际,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因此,慈禧太后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康百万庄园。 师我们刚才了。 师: 艺术名人 常香玉 武季梅 马光陆 教育名人 张仲鲁 王广亚 书法家 陈天然 王公寿 物理学家 张三慧 眼科专家 王鸣琴 …… 小组成员讲一讲搜集到的名人故事。 杜甫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某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杜甫有事要去一个叫梅岭的地方。他雇了一顶四人抬得轿子,就上路了。 行进途中,雪越来越大,鹅毛似地雪片飘飘洒洒,天地间的一切都被皑皑白雪笼罩,一位轿夫突然诗兴大发,随口吟道:片片片片片片片。 接下来,轿夫就不知道怎么接了。憋红了脸苦想。 杜甫在轿里看看了不远处的梅岭,苍茫隐晦,巍峨壮观,就接道:雪落梅岭形不见。那轿夫一听,觉得对的非常好,就是啊,虽然在空中是鹅毛般的雪片,可落在山岭之上,便和地上的大雪融为一体,分不清是哪片了。他就想这个坐轿的是谁啊,当今只有诗圣杜甫杜少陵有这样敏捷的才思,他也接道:此人莫非杜少陵? 杜甫笑了笑,就接出了最后一句:然然然然然然然。 那么把四句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首诗: 片片片片片片片,雪落梅岭形不见。 此人莫非杜少陵?然然然然然然然。 常香玉的故事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