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课绪论第一章第一节.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次课绪论第一章第一节

1 讲授教材 河流动力学 王昌杰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版 2 参考书目 河流动力学,陈立、明宗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河流动力学,张瑞瑾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河流动力学概论,邵学军、王兴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河流泥沙工程学,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河流动力学, 华东水利学院等四校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2 3 绪 论 3 一、河流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河道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 4 ㈠、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 ㈡、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河流的变化和发展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 ㈢、泥沙运动在河流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它们之间的泥沙交换来实现的,泥沙运动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媒介。 5 5 ㈣、河流动力学研究内容 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 ⒋ 河床变形预测 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⒉ 泥沙运动 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 ⒈ 水流结构 3.河床演变 6 6 4、航道港湾与河口泥沙问题 3、低水头枢纽及取水口泥沙问题 2、水库淤积及下游河床冲刷问题 1、防洪及河道淤积问题 二 、生产实践中的河流动力学问题 7 三、学科发展简况 7 1950年,爱因斯坦( Einstein,H.A),利用随机理论对推移质和悬移质输运的研究 1948年,梅叶-彼德(Meyer-Peter,E) 对推移质输沙率的研究 1936年,希尔兹(Shields,A.)对泥沙起动的研究 2、上世纪50年代以前 1、1938年,罗斯(Rouse,H.)发表泥沙紊动扩散方程河流动力学脱离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8 8 5、目前,筛选淘汰,去伪存真。 4、20世纪70年代以后 欧美:恩格隆(Engelund,F.), Einstein,H.A.,雅林( Yalin,M.S.) 我国:沙玉清;钱宁;张瑞瑾、谢鉴衡; 窦国仁;韩启为 在前苏联,以维利卡诺夫为代表的学派 3、20世纪50年代以后 计算机时代,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阻力和输沙率公式 9 9 四、研究方法和学习特点 ㈠、研究方法 ⒈ 现场观测 ⒉ 室内试验 ⒊ 理论分析 ⒋ 数值计算 10 9 四、研究方法和学习特点 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 ④选定公式后进行计算时,要留意有关变量的量纲及其相互关系,不可随心所欲地取用单位。 ②同一问题得到的公式各不相同。 ①在研究中就不得不对问题做出某些假定,进行一些简化,广泛使用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方法。 ㈡、学习特点 ③弄清物理概念,分析影响因素,注意建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11 第一章 泥沙特性 10 4、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性 3、水力特性 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 泥沙的容重与淤积泥沙的干容重 2、重力特性 形状、粒径大小及群体泥沙的组合特性 1、几何特性 泥沙的基本特性包括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机理 12 第一节 泥沙的几何特性 11 泥沙的形状总的来说,颗粒越大,形状越圆滑;颗粒越小,形状越复杂。常见的砾石、卵石外形一般呈椭球体。 泥沙的几何特征指泥沙的形状和粒径。 13 12 沉降粒径 (沉降法,适用于粉沙、粘土) 水析法 筛分粒径 (适用于砾石、沙粒) 筛析法 等容粒径 (称重法,适用于卵石以上的较大颗粒) 尺量法 泥沙粒径测量和计算方法: 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以颗粒直径来表示,简称粒径,其符号为D(或d),单位mm。 一、泥沙的粒径 14 13 ① 测定泥沙颗粒的重量(或体积) ⒉ 计算测量方法 等容粒径是指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直径。 ⒈ 定义 ㈠、等容粒径 (1-1) 15 14 ㈠、等容粒径 ⒊ 尺量法的适用对象 (1-3) 用几何平均值表示粒径 (1-2) 用其算术平均值表示粒径 ② 将泥沙看成椭球体,直接测量其长轴a、中轴b、短轴c ⒉ 计算测量方法 16 15 两筛之间泥沙颗粒的粒径可以用两筛网孔径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计算。 沙粒的中轴长度是比较接近等容粒径的,因此筛析法所测的粒径可近似地看成等容粒径。 ㈡、筛分粒径(筛径) 17 16 这样所求出的粒径实质上是与泥沙颗粒密度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 粉沙和粘粒,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而必须通过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然后按照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反求出与泥沙粒径。 ㈢、沉降粒径(沉径) 18 ㈣ 泥沙按粒径大小分类 1、分类原则 表示出不同粒径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