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与肌肉系统(二) (NXPowerLite).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骼与肌肉系统(二) (NXPowerLite)

骨骼与肌肉系统(二)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影像诊断学教研室 孙凤霞 三、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概述 是指发生于全身骨骼的肿瘤以及在病理、诊断上与肿瘤极其相似的病变--肿瘤样病变。 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肿瘤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骨肿瘤影像诊断要求 肿瘤非肿瘤 肿瘤的良、恶性,原发或转移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肿瘤侵犯范围 阅片时应注意 发病部位:骨端?干骺端? 病变数目:单发?多发? 骨质改变:膨胀性浸润性破坏? 骨膜增生:有无骨膜三角? 周围软组织变化:软组织肿块?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应注意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发病率 发病年龄与性别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年龄与性别 年龄 婴儿期: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少年:尤文氏肉瘤 青年:骨肉瘤 40岁以上:骨髓瘤、转移瘤 性别 症状与体征 局部症状 疼痛、压痛 肿块 皮肤 全身症状 良性:多无 恶性:晚期出现恶病质 实验室检查 良性骨肿瘤 血、尿和骨髓检验均正常 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碱性磷酸酶↑ 尤文氏瘤——白细胞↑ 骨髓瘤、骨转移瘤——血钙↑ 骨髓瘤——尿本周氏蛋白(+) 特别注意的问题 肿瘤表现的多样性,即“同病异影” 与肿瘤表现相似的其它病变,即“异病同影” 影像、临床、病理三结合原则 早期诊断,密切随访 (一)良性骨肿瘤 1、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又称破骨细胞瘤( osteoclastoma ),起源于骨内的间充质组织,为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 临床与病理 20~40岁常见,好发于骨骺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端。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肿瘤质软而脆,富含血管,易出血囊变。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为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Ⅰ~Ⅲ级)。 【X线表现】 典型表现:长骨骨端膨胀性偏心性“皂泡样”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呈壳状(分房型);少数呈溶骨性破坏(溶骨型)。 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最大径线常与骨干垂直。 病变边界清楚,周边无硬化,少有骨膜反应。 提示恶性的征象 包壳不完整 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噬状破坏 骨嵴残缺不全 可以明确的软组织肿块 【CT 表现】 平扫 形态:囊性膨胀性破坏,骨壳完整,可有小范围的间断; 边缘清楚,多无硬化; 软组织密度影,常有坏死,无钙化和骨化。 增强扫描 肿瘤组织有较明显的强化。 【MRI 表现】 肿瘤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 坏死囊变区:T1WI信号更低,T2WI信号更高。 若有瘤内出血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有时可见液-液平面。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 osteosarcoma)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骨质为特征的恶性骨肿瘤。 临床 青少年多见,11~20岁占47.5%,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早期远处转移,预后差。 主要表现: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皮温高并有浅静脉怒张。 血碱性磷酸酶常增高。 病理 肿瘤始于干骺端松质骨内,骨质破坏与瘤骨形成同时进行; 肿瘤组织中具有分化骨样组织、骨质、软骨、纤维组织的潜能,故瘤内可见瘤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肿瘤骨、瘤软骨和纤维成分。 【X线表现】 基本X线表现 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和肿瘤骨 骨膜增生 软组织肿块 依肿瘤骨形成的多少分为 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 ⑴成骨型 以瘤骨形成为主,骨密度较高,明显时呈象牙质状; 软组织肿块内瘤骨,呈云絮状、针状、斑块状; 骨破坏不显著,骨膜增生较明显。 ⑵溶骨型 以骨质破坏为主,呈虫蚀样、斑片状或筛孔样;瘤骨不明显; 骨膜反应,可见Codmans 三角; 软组织肿块; 易发生病理骨折。 ⑶混合型 比较多见,兼有成骨型和溶骨型的特点。 【CT表现】 平扫:所见与平片相似,其优势在于: 发现肿瘤骨较平片敏感 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较好 显示肿瘤在髓腔内的侵犯范围较准确 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MRI表现】 显示肿瘤在髓腔内以及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较CT更具优势。 大多数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呈低信号。 (三)转移性骨肿瘤 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原发肿瘤多为乳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 常多发,多见于脊椎、肋骨、骨盆及股骨上段。膝、肘关节以下骨骼很少累及。 临床与病理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 广泛转移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与骨髓瘤鉴别。血钙升高。 镜下转移瘤的形态与原发瘤相似。 【X线表现】 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溶骨型 常见 溶骨性骨质破坏,椎体破坏压缩变薄,具跳跃性,附件破坏。 无骨膜反应,少有软组织侵犯。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