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复合菌剂降解特性.docVIP

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复合菌剂降解特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复合菌剂降解特性

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复合菌剂降解特性   摘要:从土壤、腐烂的木桩和成品肥料中筛选高效降解油菜秸秆纤维素的菌株,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菌种进行复配组合,筛选出一组高效降解油菜秸秆的复合菌剂,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为12 704.3 U/g,滤纸(FP)酶活性为1 227.7 U/g,秸秆失重率为25.65%,初步鉴定该菌剂组成为地衣芽孢杆菌B4、链霉菌A8、米根霉M3和木霉X1。采用此复合菌剂以油菜秸秆粉为降解原料进行14 d的发酵,纤维素降解率为33.10%,半纤维素降解率为23.70%,相比于不加菌剂的对照组,自制菌剂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4.50%和15.60%。   关键词: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复合菌系;降解特性   中图分类号:Q93-331;TQ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264-04   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常年居于世界首位,2009年油菜播种面积为700×104 hm2[1],如此巨大的油菜种植面积,在菜子收获后必将产生大量的废弃油菜秸秆。据测定,油菜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等营养成分,然而,目前油菜秸秆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量的秸秆被直接焚烧,这不仅污染了环境,同时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2,3]。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油菜秸秆,发挥其潜在资源价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油菜秸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木质素含量为16%~21%,纤维素为38%~42%[4],木质纤维素的高含量是阻碍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提高富含纤维素的工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5],目前对纤维素类物质的有效利用主要采取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手段使其达到资源化处理和利用[6]。而且油菜秸秆细胞壁的结晶度较高,木质素与纤维素之间镶嵌形成稳定结构,导致其应用远远不如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针对油菜秸秆的微生物处理在国内外鲜有报道[7]。为此,以降解油菜秸秆纤维素为目的,通过从土壤、腐烂的木桩和成品肥料中筛选油菜秸秆纤维素的高效降解菌株,并对菌种的复配组合以及降解特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智能人工气候箱,电热恒温水浴锅,恒温干燥箱,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隔水式培养箱等。   1.1.2 样品   1)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油菜种植地收集油菜秸秆及离地面深约15~20 cm处的潮湿土壤;校门口一棵腐烂的木桩上取朽木样。样品自然风干后磨碎,过20目筛,装入塑料封口袋,至4 ℃冰箱中保存。   2)市售某品牌秸秆腐熟剂。   1.1.3 培养基 LB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固体产酶发酵培养基:油菜秸秆粉10 g,无机营养液25 mL,料水比1∶2.5,pH自然,分装于250 mL三角瓶中。无机营养液:(NH4)2SO4 1%,KH2PO4 0.05%,MgSO4·7H2O 0.025%。   1.2 方法   1.2.1 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称取10.0 g样品,加入装有90.0 mL无菌水以及玻璃珠的250 mL三角瓶中,在摇床上180 r/min 振荡30 min,使样品完全分散后取出,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取稀释液涂布在刚果红纤维素粉鉴别培养基中,30 ℃恒温培养3~4 d,选择周围有透明水解圈的菌株进行划线分离,直到得到单菌落。将纯化后的菌株以点种的方式接种于刚果红纤维素平板培养基上,30 ℃恒温培养3~4 d,每天测定纤维素降解圈直径(H)和菌落直径(C),并根据降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H/C的大小确定初筛菌株。   采用DNS法[8]测定CMC酶活性和FP酶活性,将初筛菌株接种于以油菜秸秆粉为惟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产酶4 d后提取粗酶液,通过酶活性比较,最终筛选出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菌株。   纤维素酶活性定义:参照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国际单位IU,将酶活性单位定义为:在特定条件(pH 4.8、50 ℃)下,1 mL酶液每分钟催化底物生成1 μg葡萄糖所需要的酶量。10 g发酵曲溶于100 mL的提取液中,则:   E=(W×N×1 000)/(t×0.1V)   式中,E为酶活性,单位U/g ,W为葡萄糖量, N为酶液稀释总倍数,t为反应时间,V为酶液体积。   1.2.2 菌株复配组合筛选   1)菌株拮抗试验。对最终筛选出的19株纤维素降解菌作拮抗试验。方法如下:细菌-细菌、细菌-放线菌、放线菌-放线菌,将两种不同的菌株在LB平板上划线但不相交;霉菌-细菌、霉菌-放线菌,先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霉菌菌丝或孢子,点种于PDA平板中央,恒温培养1~2 d,待霉菌直径约5 cm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